經過秦火之劫,漢初【論語】也不顯於世。漢惠帝時廢除『挾書之律』後,先秦儒家殘存經典陸續面世。【論語】先有齊人傳出的二十二章(多【問王】和【知道】)和魯人傳出的【論語】二十章(與今存【論語】相同),簡稱為【齊論】【魯論】,齊魯二書是用當時流行文字隸書寫成,稱『今文本』。 漢景帝末年發生了經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即孔壁古文經典的出現。當時被封在魯的諸侯王劉余(死後諡號魯恭王),喜建宮殿,其宮與孔子舊宅相鄰,當他擴大宮殿、拆到孔子宅壁,發現了許多寫着古文字(秦以前的篆文)的竹簡,經整理,知道這些都是孔家代代相傳的經典,包括【尚書】【禮記】【孝經】【論語】等數十篇。其中的【論語】二十一章(與現今【論語】相比有兩個【子張】篇),稱為古文【論語】,簡稱【古論】。漢代【論語】原本就是『齊』『魯』『古』三個本子。 西漢成帝時安昌侯張禹位高權重,成帝做太子時,張禹給他講過【論語】。張原學【魯論】,後調和『齊』『魯』,以【魯論】為底本,擇善而從,合為一編,名為【張侯論】。張的地位名望促成【張侯論】廣泛流傳。當時有『欲為論,念張文』謠諺。東漢末年朝廷刊【熹平石經】用的就是【張侯論】,這是【論語】第一個由官方推出的定本。可惜【熹平石經】歷經戰亂,所存無多。 【論語】之名大約在東漢逐漸固定了下來。漢章帝建初四年(79)朝廷召集諸儒於洛陽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班固整理會議記錄,稱【白虎通義】,其中引【論語】47處,都稱【論語】。 東漢末集大成的經師鄭玄依據【張侯論】,參考【齊論】【古論】著有【論語注】。此書五代以後也失傳。20世紀敦煌、吐魯番文書中發現過幾件唐寫本『鄭注』殘卷。1969年在吐魯番發現了唐景龍四年(710)卜天壽抄寫的【鄭注論語】長卷。 1973年河北定州西漢中山懷王劉墓出土的竹簡中有【論語】,經整理,錄成的釋文7576字,約為【論語】的二分之一。屬於【魯論】系統的。 來源:文匯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