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 鑑定公司步步設局引君入瓮 昨日,記者拿着在地攤上花100元買來的一口小瓷盆,來到武漢古今通寶公司一探究竟。沒想到,這口不起眼的小瓷盆竟被專家估價15萬。該公司工作人員稱,想要成功『拍賣』,先得交納一筆費用。 探訪:一樓設上千平米展廳 昨日上午,記者在漢口昊博古玩城樓下的地攤上,花100元購買了一口巴掌大小的瓷盆,瓷盆側面有着一行很不規整的『永樂年制』字跡,很一般的仿品,商販稱,『大熱天生意不好,進價給你的』。而另一款外表顏色艷麗的瓷罐,底部有『大清光緒年制』字樣,是市場內一商家對外展示的『工藝品』,標價800元銷售,被記者臨時借用。 隨後,記者來到位於澳門路口的武漢古今通寶公司。工作人員統一着裝,僅一樓就配備有兩名保安,還有專業的報警系統。大廳內,一位國家級古玩專家的宣傳畫放在十分明顯的位置。 該公司有三層樓,每層功能、格局不一,僅一樓就有過千平米的展廳,專用的玻璃展櫃內,展示有各類瓷器、玉器數百件,件件標價不菲。二樓除了字畫、十字繡展廳外,還有與銀行類似的專業保管庫房、可容納百人的拍賣廳。 簡單登記後,前台工作人員叫來一名姓王的業務經理。得知記者是衝着宣傳畫上的專家而來,王經理將記者引至洽談區等待。在周邊的三個洽談區,前來鑑定藏品的藏友正與其他工作人員交談。 5分鐘後,王經理說,指定的專家已經外出,只能找其他專家鑑定。『公司有5位專家,都是"中博"的專業人士,但都在忙,還要等一會。』等待期間,隔壁操外地口音的兩名男子與工作人員發生不快,『你們當初說是現金收購的,現在卻是放在這裏賣。』他們帶來了一幅十字繡,兩人商量後決定帶回。 20分鐘後,在王經理的帶領下,記者前往財務室交了400元鑑定費(200元一件)後,終於見到鑑定專家。 鑑定:專家連稱『好東西』 在二樓一間擺設講究的鑑定室,一位姓楊的鑑定師及一旁做記錄員的女工作人員接待了記者,王經理一直現場陪同。鑑定師的桌案上,擺放着白手套、放大鏡等各類鑑定工具。 『是家裏傳下來的吧。』鑑定師主動開口,招呼記者坐下。專家接過小瓷盆,用手掂量一番後說,雖然瓷盆上標註的是明永樂年間的款,但並不是永樂年所產,他十分肯定地說:『是晚清仿明代的瓷器』,並將此盆定名為『青花花卉紋瓷盆』,吩咐一旁的工作人員記錄在冊。 專家進一步解釋,『釉面還是不錯的,花紋也是典型的明代風格,但裏層的胚胎質地不行,屬於民窯瓷器,是後代仿製前朝的。雖然如此,還是有收藏價值。』 看到記者隨後拿出的瓷罐,專家嘖嘖感嘆,連稱『好東西』。在看過瓶底的落款『大清道光年制』後,他稱該瓷器年代為清末民初。對於瓷器底部『大清道光年制』的落款,是否證明為官窯的詢問,這位專家稱,『當時許多瓷器廠都是"官辦民制",雖不是真正的官窯,但用現在的話說是准官窯。』 見記者有點失望,他補充說,該瓷器造型獨特,雖然市面上並不少見,但如此大件、保存完好的十分少見,雖然年代不及瓷盆,但價值要比前者高許多。他將該瓷器定名為『粉彩花鳥紋帶蓋冬瓜罐』。 兩件『地攤貨』,經過專家3分鐘的鑑賞後,甚至未藉助任何鑑定工具的情況下,就將其定為晚清和清末民初的寶貝。當記者詢問價格時,專家稱,『會由估價部門的工作人員給出。』 來源:廣西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