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紫金錘下的收藏倫理:別讓收藏淪爲生財之道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8-24 00:04|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719| 評論: 0|來自: 人民網

摘要: 近日,主持人王剛被指在鑒寶節目中砸碎了多件珍貴文物。節目組稱鑑定過程嚴謹,每件文物經3―5位專家鑑定,不可能砸錯。1位文物鑑定專家兼藏家稱,自己1件被砸的元青花瓷器是真品,會去牛津大學做鑑定。著名收藏家姚 ...

近日,主持人王剛被指在鑒寶節目中砸碎了多件珍貴文物。節目組稱鑑定過程嚴謹,每件文物經3―5位專家鑑定,不可能砸錯。1位文物鑑定專家兼藏家稱,自己1件被砸的元青花瓷器是真品,會去牛津大學做鑑定。著名收藏家姚政稱砸掉的『贗品』中不少是真品且不乏珍品。(8月19日,【廣州日報】)

盛世興收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神州大地興起了收藏熱。鑒寶節目也風起雲湧。然而,在90%以上高仿品以假亂真、專家『磚家』混淆不清的時代,文物真假註定硝煙瀰漫,王剛主持的鑒寶節目以『一錘子買賣』更是拔得收視率頭籌。

某段時間,我曾經很認真地追看了這欄鑒寶節目。從藏家『簽訂生死文書』,捧出展品,到專家鑑定,到最後砸毀,都有一個過程,尤其是眼看著美妙絕倫的『寶物』即將被毀,主持人王剛都會再三詢問藏家,是否反悔?反悔則可以保存,堅持就會化爲烏有,而我看到的情況似乎都是堅持。紫金錘一聲令下,寶物化爲齏粉,觀眾或贊或彈,藏家臉色陰晴不定。這一切不確定因素都構成了該節目收視大熱的主要噱頭。

所以,僅節目設計而言,『一錘子買賣』稱得上別具一格,而每每節目中呼喊出的『去偽存真』的口號,既是此電視節目的特色,又極大地強化了電視效應。可以說,砸掉贗品是參加此節目的規則。規則制定之前,你可以提出不同看法,然規則一旦訂立,就視同約定,就必須遵守。你不認同該規則,可以不參加該節目,甚至你認爲節目組的專家鑑定有疑問,也可以選擇保留自己的寶物,沒有誰用槍逼著你去砸毀。那種只想利用節目獲利,卻不想遵守節目規則的行爲,未免令人生發不好的聯想。因此我很不理解報導中的那位陶瓷鑑定專家兼藏家,一邊參加一邊『不服』的作派。『護寶錘』與『砸寶錘』的變幻之間,凸顯傳統的收藏倫理已慘遭顛覆。

筆者不是專家,無意偏袒何方,展品的真假和節目的改進也另當別論。但是收藏、研究古玩,是一個非常艱深非常複雜的行業。文物收藏是一個考驗眼力和知識積澱的『活兒』, 懂行、懂貨、懂道德的人很少。在物慾橫流、魚龍混雜的大背景下,收藏已然完全缺少文化的靈魂,過多地摻入功利色彩。於是就有買家要求『如假包換』、賣家製作造假地圖等種種不堪之事發生。試想,當很多人不是真正喜愛、潛心收藏古玩,而是把它作爲一個『發財』『淘金』的捷徑,『民間藏品,耗資甚重,但珍品無幾』既是目前收藏的現狀,也是當下世相的真實寫照。在各種欲望的糾結不止,各方利益的爭奪之下,估計還有很多瞠目結舌的故事發生,而圍繞王剛鑒寶節目產生的喧囂,不過是各色收藏面具下的一個怪異的縮影而已。(斯涵涵)


來源:人民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