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認為,傳統孝道出現式微,重塑孝文化迫在眉睫
全國婦聯老齡辦近日發布『新24孝』行動標準引發熱議 『新24孝』,你做到了幾條? 網調顯示大多數人只能做到5條 有學者認為,傳統孝道出現式微,重塑孝文化迫在眉睫 □見習記者 紀馭亞 百善孝為先。近日,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發布了『新24孝』行動標準。『教父母上網、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陪父母看一場電影』……當下比較時新的關鍵詞都被列入其中。新標準一發布,就在網上掀起討論熱潮。很多網友第一反應就是『愧對父母』。 在杭州19樓論壇中,一個有關『新24孝』的投票帖已有近4萬人次點擊。投票結果顯示,『新24孝』中,僅有5條有超過半數的網友表示能做到。『看了「新24孝」,才發現做個孝子這麼難。』在帖子中,如同此類的網友感慨比比皆是。 大多數網友能做到其中5條 近日,一個名為『新「24孝」,斑斑慚愧了,不知道大家做到了幾條?』的投票帖在杭州19樓論壇中非常火爆。帖子將新24孝一一羅列,讓網友投票表示自己做到了哪幾條。 截至昨天,已有300餘人參與了該項投票。投票結果顯示,能做到『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的網友最多,達到244人,『節假日儘量與父母共度』、『親自給父母做飯』、『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支持父母的業餘愛好』等4項也有超過半數的網友表示自己能做到。而『為父母建立關愛卡』成了網友最難理解的,也是投票人數最少一項。 『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這一項雖然得到了54票,但這些票數絕大部分都來自年輕人,年齡稍長的網友則表示很難做到這一點。『雖然心裡很愛父母,但日常生活中說這些話也挺不好意思的。而且,父母比我更傳統,我要是真說了他們可能還接受不了。』已經是個3歲男孩爸爸的李先生說,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並不能用一個統一標準來衡量。『盡孝還是要用父母子女都舒服的方式更好。』 要做到『新24孝』,心有餘力不足 『昨天一回家,老爸就跟我嘮叨「新24孝」,還逐條打分。仔細算下來,我只做到了其中的一半。可我也做了很多標準中沒有列入的事情來孝敬父母。我到底算孝還是不孝?』網友『妞妞』的疑問引起不少網友的共鳴。 有不少網友認為,新標準雖然制定得挺詳細,但大多需要有物質基礎、時間精力來支撐,以自己眼前的境況,恐難全部實現。而更多人則表示既贊同又無奈:想常回家看看,但工作太忙,父母又不住在同一個城市,想做『24孝子』,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個標準在城市裡推行或許不錯,但如果放到農村,起碼有一半都不太現實。』網友張先生說,自己父母還在農村老家,『對這些沒有退休金的老人而言,子女及時給生活費,定時帶他們做體檢,陪他們聊天才是比較實際的盡孝辦法。』 今年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莎莎則在比照完『新24孝』後,也有些無奈。『我開始參加工作,薪水不高,偶爾還要靠父母支援我一點。給父母零用錢或者給父母買保險,對現階段的我來說太難了。』 而『新24孝』對家在異地,身在杭州打拼的『杭漂』族來說,還更多了一層意味。王超家在成都,遠離父母,獨身一人在杭州打拼的他,因為工作繁忙,春節都不一定能回家。 『我已經一年多沒有回過家了,只有和父母打打電話。『王超說,在網上看到『新24孝』,很多網友說能常和父母一起吃飯看電視逛街,我突然特別想念老爸老媽,也特別愧疚自己的不孝。』 『新24孝』與其說是標準,不如說是鏡子 省老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新24孝』並不是強制要求實行的規範,更多的是希望能起到一種引導作用。讓大家對孝道有更多的關注和思考。『與其說這24條是標準,倒不如說是一面鏡子。其深層價值在於背後的行為導向功能,旨在為年輕一代提供指引。父母盼望的未必是掙來的錢,而是看到子女熟悉的身影,期待一聲親切的問候。』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論壇里一部分網友的支持。『每個人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的情況來選擇盡孝的方式,「新24孝」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醒我們要心中有孝。』網友馮先生說。 有網友認為,與傳統24孝相比,新24孝有傳承更有創新,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突出對老人的心理關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行為指向性。但新舊之間的變化只在形式,其內在的精神一以貫之。 有學者認為,『新24孝』標準的出爐,折射的是傳統『24孝』面臨現代化進程的困惑。從『常回家看看』立法到北大校長跪母祝壽,這些掀起討論熱潮的話題折射出:在當下,傳統孝道出現式微,一些人漸漸失去感恩之念和孝敬之心,有些地方還存在不奉養父母甚至虐待老人的現象,孤苦伶仃的老人期盼的目光呼喚孝文化的重塑。 ■新聞鏈接 『新24孝』行動標準 1.經常帶着愛人、子女回家; 2.節假日儘量與父母共度; 3.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 4.親自給父母做飯; 5.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 6.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 7.為父母建立『關愛卡』; 8.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學會上網; 10.經常為父母拍照; 11.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 12.打開父母的心結; 13.支持父母的業餘愛好; 14.支持單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帶父母做體檢; 16.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 18.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 19.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 20.帶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遊; 21.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 22.適當參與父母的活動; 23.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 來源:今日早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