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为贵”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这句是记录有子的话,他说:“礼在用时,以做到恰到好处(和)最为珍贵。以前帝王的治国之道,这一点做得最为完美,所以无论做大事小事都应遵此原则。这当然也有行不通的时候。而在这种情况下,若还一味在那里以和求和,而不是以礼节制,也是不可的。”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多次出现。《尚书》中表述“和”的用词很多,如“协”、“谐”、“燮”等。《论语》中也多次讲到和,涉及天人关系、人际关系。 “和”何以为“贵”?从哲学上讲应有以下含义: 1.“和”讲诸事、诸物的关系。事物存在差别、矛盾,是“和”的前提。冯友兰先生说:“在中国哲学中,‘和’与‘同’不一样。‘同’不能容‘异’;‘和’不但能容‘异’,而且必须有‘异’,才能称其为‘和’。譬如一道好菜,必须把许多不同的味道调和起来,成为一种统一的、新的味道;一首好乐章,必须把许多的声音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统一体。只有一种味道、一个声音,那是‘同’;各种味道,不同声音,配合起来,那是‘和’。”(《中国现代哲学史》)由此看来,“和”,首先是事物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的表现。 2.“和”要求准确把握现实,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使“发而皆中节”。李泽厚先生说:“和是恰到好处,即‘恰切’、‘恰当’为‘和’、为美,这也就是度。”(《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来源:大众网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