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知音体是怎样炼成的:反面题材正面作 重视导向(1)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8-27 18:25| 發佈者: 酒滿茶半| 查看: 1294| 評論: 0|來自: 中国青年报

摘要: 很多人读了《知音》文章,都会发问:“这是真的吗?” 而知音传媒集团总编辑胡勋璧有句名言:“生活的精彩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知音》的文章是如何出炉的,线索是如何挖掘的,采访是怎么进行的,其真实性如 ...

很多人读了《知音》文章,都会发问:“这是真的吗?”

而知音传媒集团总编辑胡勋璧有句名言:“生活的精彩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知音》的文章是如何出炉的,线索是如何挖掘的,采访是怎么进行的,其真实性如何保证,在这个百万大刊的背后,编辑部里发生了哪些故事?

“真实、独家、有影响力”

胡勋璧很早就提出了“篇篇可读,期期精彩”的质量标准,从40万份到636万份,可以说《知音》月发行量的每次攀升都和它休戚相关。而且,“篇篇可读,期期精彩”这一标准是动态的,在《知音》月发行量300万份、400万份、500万份等各个关口,胡勋璧都要随着“水涨船高”提出新的要求。

具体体现这一质量标准的是“真实、独家、有影响力”。知音集团副总编雷一大这样诠释这八个字:“真实,就是人物、故事必须完全真实,不能掺假,不能仅靠妙笔生花,要反映生活的原生态;独家,就是强调首发,或有新的视角,而不是被其他媒体炒烂了的东西;有影响力,就是作品发出后,对读者有视觉冲击,心灵震撼,在社会上能引起较强烈反响。”

胡勋璧说:“我有一个深刻体会,作为一个期刊人、一本刊物,一定要有自己的灵魂。《知音》的灵魂是什么?就是‘人性美、人情美’,她的作用就是帮助读者充实人生、完善人生。”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坚持真实性原则不动摇”。

他回忆说,在1998年之前,《知音》受假稿子的困扰还比较少。但随着生活纪实类报道的需求大增,加之《知音》实行高额稿酬,在激烈的竞争和利益驱动下,假稿件开始出现。这些年来,每发现一起虚假报道,知音集团相应的管理水平就提高一次,内部制度就不断完善一次。

雷一大则提出,编辑、执行主编对接触到的每一篇稿件都要“条件反射”地先问“是不是真实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他曾多次建议所有的编辑学习央视《新闻调查》的采访作风,立体采访,多方求证。

为此,1998年,他们就成立了一个核稿班子,不久又专门成立法务部,将打假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把保证稿件的真实作为对执行主编考核的重点,如果造假稿件被法务部门发现撤下,责任编辑、执行主编都要受到处罚,编辑部整体奖金下浮;对个别造假未能发现而上刊稿件的作者、责任编辑、执行主编、法务复核人员等责任人,都无一例外、毫不手软地处理。

为了做到“独家”,《知音》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了近两百名签约作者,可以最快的速度发表最近发生的故事;每一篇纪实稿件发稿前作者必须承诺为首发,并以协议的形式加以明确;兄弟媒体已经报道过的人物和事件,再发时必须有新的角度和深度,并由编务部、法务部认定;一些即使是无意中“题材撞车”的作者、编辑,不仅“白忙活”,还要受罚。

《知音》还有个非常独特的做法,就是编辑必须每月出差组稿。胡勋璧说:“别的刊物编辑在家里等稿上门,但我们的编辑出差制度从一开始就有了,而且,我们要求所有编辑都要出差,每个编辑每月出差至少一次,10天时间,不允许天天坐在办公室里。要抓独家,必须到现场、一线去找,这些是通过打电话没法获得的。”

找不到新题材、新作者是痛苦的。一次,编辑部主任关前(现任副总经理)到北京出差为编辑们找题材、找作者探路。关前到北京后,用了3天跑报社、出版社,却没有发现一个合适的作者和题材。正当在招待所垂头丧气之时,突然有人给他推荐某出版社的一个有些名气的作家。关前喜出望外,第二天约作家见面,那位作家又叫来一帮朋友,他自掏腰包请客,不会喝酒的他“舍命陪君子”,喝了一杯又一杯。那位作家终被感动,凌晨3点多钟带着他到办公室,说要送他一篇大稿。然而,这篇几万字的稿件与《知音》风格大相径庭,使他哭笑不得,醉意和过度疲劳使他出门就摔倒在马路边。好在那位作家在酒桌上提到了另一位出版社的编辑,他第二天接着去找,没想到,这是一位很合《知音》风格的作者,当即谈定一个颇新的题材。后来这位作者不仅给《知音》写过多篇稿件,还介绍了不少京城作者。这种做法用雷一大的话说就是:“我们是没有任何垄断资源优势的企业,靠的都是自己百倍的努力。”

《知音》每期的十八九个纪实故事,几乎篇篇都有媒体转载,都有媒体跟进报道,它是当今中国媒体转载最多、跟进报道最多、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剧本最多的杂志,这就是“有影响力”。为了改变典型报道大而空、远离平民生活、读者反感的局面,胡勋璧曾用一个春节的时间到湖北宜城一个农家采访,那个地方不通公共汽车,他就搭乘拖拉机去,写出了励志长篇《一个单身女子的奋斗史》;雷一大深入鄂西五峰大山,在遭遇大雾封山的日子里,采写出体现人情美的故事《大山里,那户人家那种真情》,他们的作品为编辑记者提供了范例。

为了提高影响力,胡勋璧、雷一大一篇一篇地抠,一期一期地抓,不照顾关系,不照顾名人,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知音》上半月刊执行主编陈昕记得,几年前胡勋璧曾生病住院,编辑们把稿子送到病房。胡勋璧坐在病床上听编辑们读稿,一篇稿子听完,湿透了三条擦汗的毛巾。


来源:中国青年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