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讀了【知音】文章,都會發問:『這是真的嗎?』 而知音傳媒集團總編輯胡勛璧有句名言:『生活的精彩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知音】的文章是如何出爐的,線索是如何挖掘的,採訪是怎麼進行的,其真實性如何保證,在這個百萬大刊的背後,編輯部里發生了哪些故事? 『真實、獨家、有影響力』 胡勛璧很早就提出了『篇篇可讀,期期精彩』的質量標準,從40萬份到636萬份,可以說【知音】月發行量的每次攀升都和它休戚相關。而且,『篇篇可讀,期期精彩』這一標準是動態的,在【知音】月發行量300萬份、400萬份、500萬份等各個關口,胡勛璧都要隨著『水漲船高』提出新的要求。 具體體現這一質量標準的是『真實、獨家、有影響力』。知音集團副總編雷一大這樣詮釋這八個字:『真實,就是人物、故事必須完全真實,不能摻假,不能僅靠妙筆生花,要反映生活的原生態;獨家,就是強調首發,或有新的視角,而不是被其他媒體炒爛了的東西;有影響力,就是作品發出後,對讀者有視覺衝擊,心靈震撼,在社會上能引起較強烈反響。』 胡勛璧說:『我有一個深刻體會,作爲一個期刊人、一本刊物,一定要有自己的靈魂。【知音】的靈魂是什麼?就是「人性美、人情美」,她的作用就是幫助讀者充實人生、完善人生。』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其中一個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堅持真實性原則不動搖』。 他回憶說,在1998年之前,【知音】受假稿子的困擾還比較少。但隨著生活紀實類報導的需求大增,加之【知音】實行高額稿酬,在激烈的競爭和利益驅動下,假稿件開始出現。這些年來,每發現一起虛假報導,知音集團相應的管理水平就提高一次,內部制度就不斷完善一次。 雷一大則提出,編輯、執行主編對接觸到的每一篇稿件都要『條件反射』地先問『是不是真實的』,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他曾多次建議所有的編輯學習央視【新聞調查】的採訪作風,立體採訪,多方求證。 爲此,1998年,他們就成立了一個核稿班子,不久又專門成立法務部,將打假作爲重要內容之一;把保證稿件的真實作爲對執行主編考核的重點,如果造假稿件被法務部門發現撤下,責任編輯、執行主編都要受到處罰,編輯部整體獎金下浮;對個別造假未能發現而上刊稿件的作者、責任編輯、執行主編、法務覆核人員等責任人,都無一例外、毫不手軟地處理。 爲了做到『獨家』,【知音】在全國各大城市發展了近兩百名簽約作者,可以最快的速度發表最近發生的故事;每一篇紀實稿件發稿前作者必須承諾爲首發,並以協議的形式加以明確;兄弟媒體已經報導過的人物和事件,再發時必須有新的角度和深度,並由編務部、法務部認定;一些即使是無意中『題材撞車』的作者、編輯,不僅『白忙活』,還要受罰。 【知音】還有個非常獨特的做法,就是編輯必須每月出差組稿。胡勛璧說:『別的刊物編輯在家裡等稿上門,但我們的編輯出差制度從一開始就有了,而且,我們要求所有編輯都要出差,每個編輯每月出差至少一次,10天時間,不允許天天坐在辦公室里。要抓獨家,必須到現場、一線去找,這些是通過打電話沒法獲得的。』 找不到新題材、新作者是痛苦的。一次,編輯部主任關前(現任副總經理)到北京出差爲編輯們找題材、找作者探路。關前到北京後,用了3天跑報社、出版社,卻沒有發現一個合適的作者和題材。正當在招待所垂頭喪氣之時,突然有人給他推薦某出版社的一個有些名氣的作家。關前喜出望外,第二天約作家見面,那位作家又叫來一幫朋友,他自掏腰包請客,不會喝酒的他『捨命陪君子』,喝了一杯又一杯。那位作家終被感動,凌晨3點多鐘帶著他到辦公室,說要送他一篇大稿。然而,這篇幾萬字的稿件與【知音】風格大相逕庭,使他哭笑不得,醉意和過度疲勞使他出門就摔倒在馬路邊。好在那位作家在酒桌上提到了另一位出版社的編輯,他第二天接著去找,沒想到,這是一位很合【知音】風格的作者,當即談定一個頗新的題材。後來這位作者不僅給【知音】寫過多篇稿件,還介紹了不少京城作者。這種做法用雷一大的話說就是:『我們是沒有任何壟斷資源優勢的企業,靠的都是自己百倍的努力。』 【知音】每期的十八九個紀實故事,幾乎篇篇都有媒體轉載,都有媒體跟進報導,它是當今中國媒體轉載最多、跟進報導最多、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劇本最多的雜誌,這就是『有影響力』。爲了改變典型報導大而空、遠離平民生活、讀者反感的局面,胡勛璧曾用一個春節的時間到湖北宜城一個農家採訪,那個地方不通公共汽車,他就搭乘拖拉機去,寫出了勵志長篇【一個單身女子的奮鬥史】;雷一大深入鄂西五峰大山,在遭遇大霧封山的日子裡,采寫出體現人情美的故事【大山里,那戶人家那種真情】,他們的作品爲編輯記者提供了範例。 爲了提高影響力,胡勛璧、雷一大一篇一篇地摳,一期一期地抓,不照顧關係,不照顧名人,在質量面前人人平等。【知音】上半月刊執行主編陳昕記得,幾年前胡勛璧曾生病住院,編輯們把稿子送到病房。胡勛璧坐在病床上聽編輯們讀稿,一篇稿子聽完,濕透了三條擦汗的毛巾。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