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融合通俗傳統 流行音樂可做文化傳承生力軍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9-4 22:20| 發布者: 酒滿茶半| 查看: 1830|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時下,戲曲元素在流行音樂中屢見不鮮。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糅合現代歌與戲曲腔,一人雙聲銜接得別有味道;王力宏的【蓋世英雄】、【花田錯】,陶吹摹端杖說】,將戲曲和RAP並置;往早了說,閻肅作詞、謝津演唱的 ...

時下,戲曲元素在流行音樂中屢見不鮮。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糅合現代歌與戲曲腔,一人雙聲銜接得別有味道;王力宏的【蓋世英雄】、【花田錯】,陶吹摹端杖說】,將戲曲和RAP並置;往早了說,閻肅作詞、謝津演唱的【說唱臉譜】,李谷一的【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都是將通俗歌曲和傳統戲曲打通的成功先例。

很難說這種結合的產物到底是『戲歌』還是『歌戲』,是現代還是傳統,戲曲的起承轉合和抑揚頓挫,與現代音樂的簡明、通俗和流暢反差強烈,互相接近時居然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大大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頗受聽眾歡迎。而流傳數千年的傳統音樂能夠出現在流行音樂中,也證明了它是有着頑強的生命力的。從長遠看,兩者的結合不是戲曲元素簡單的切入,而是一種交融。

我們一直人為地嚴格區分某些藝術類別,讓人擔心的是,這種區分會否割裂了藝術的關聯性?以音樂為例,現在一提『流行音樂』,人們就會想到它迅速傳唱的同時也會很快被新音樂所取代,卻很少想到歷史上某些傳唱不衰的紅歌,如【國際歌】,也是一種跨越時代的『流行歌曲』;也很少去思考,為什麼大量的歌曲有流行元素卻仍沒有受到歡迎,所謂『流行音樂不一定都流行,流行的音樂也不只是流行音樂』,其背後的原因很值得我們探究。從廣義上講,流行是一種文化與傳播,出現、發展、普及是它的必經過程。戲曲,這朵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起碼在古代,在某些特定時期是流行的,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流行音樂』,而我們現在的一些『流行作品』,在未來或許也將成為藝術門類中的傳統『戲曲』。

當下的流行音樂創作,產出高頻快,創作功利化,包袱巨大而靈感減產。我們引入了美歐越來越多R&B的節奏,RAP的饒舌,HIP-HOP的韻律,ROCK的瘋狂等――『炫』、『酷』、『閃』、『靚』是唯一的標準。當流行音樂一味往前『沖』,探『奇』搜『怪』,數量和形式都無限擴張的時候,大眾會否感到了煩躁、嘈雜和審美疲勞?我們一直希望傳統藝術能夠薪火相傳,現在會否正是通過某種通道漸漸回歸大眾視野的契機?

不可否認,音樂的民族性傳承和傳統性薰陶,是其『流行』、流傳的推動力。琴棋書畫、諸子百家、詩詞歌賦,這些都無法離開中國的歷史、地理、民俗而『自外生成』。戲曲保留着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其文化內涵對提升流行音樂的品位和社會價值具有不可小覷的作用。現在流行音樂數量極多,良莠不齊,近年來更是藉助網絡呈現爆炸式發展,某種程度上一種低級庸俗的音樂風氣也有抬頭之勢,如何提升文化內涵,將流行音樂對聽眾的消極影響降低,營造高雅的音樂文化氛圍,顯得尤為迫切。

音樂的非語義性和非造型性決定了它的超強可塑性和巨大創新潛力。不管是中國樂器編曲,還是唱腔上的民歌和地方戲曲的運用,都證明了復興傳統音樂其實一直是『進行時態』。當然,如果說當下的藝術創作中,中國傳統元素的回歸還處於初級階段,或者是無意識,或者是風潮化,那麼增強其自覺性和創新性將是未來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重心所在。

(王宇飛)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