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動輒『再造』一個『古城』
■ 社論 一些城市動不動就拋出規模宏大的『再造古城』計劃,究竟有多少理性驅動?又經過了怎樣的決策程序?如果這些計劃失敗,誰又肯為其負責? 新華社報道,網傳一個擬投資55億元人民幣,完全模仿湖南湘西自治州鳳凰古城而建的新鎮『煙雨鳳凰』將於年內動工。不過其經營方辯稱:這既不是複製也不是重建,而是『建新鎮保古城』。 鳳凰古城自從引進開發商進行旅遊商業開發以來,一些最能體現鳳凰獨特風情的建築景點已被嚴重破壞,加強保護的確很有必要。但新建一個『煙雨鳳凰』,就能把遊客分流過去,對古城起到保護作用?這樣的設想,未免太過一廂情願。 如今,一些城市動不動就拋出規模宏大的『再造』計劃。前兩天,媒體報道了西安的『造湖大躍進』,要挖地十餘平方公里重現漢代昆明池;再往前,是山西大同復建明代古城,河南開封要再現宋朝古都汴梁盛況。實在令公眾懷疑,這些決策背後究竟有多少理性驅動?這些動輒幾十億、幾百億的『再造』計劃,又經過了怎樣的決策程序?如果這些計劃失敗,誰又肯為其負責? 如輿論所觀察,『再造』計劃的藉口往往冠冕堂皇,但都可以看到地產開發、土地財政等幕後推手,也可以看到這些計劃制定者的自負。對每一個地方的民眾,對每一個地方的公共治理來說,這些『再造』計劃,都蘊藏着巨大的風險,而且涉及大規模的徵地拆遷、文物建築的保護等,都不是什麼小事。因而,不能只由利益相關者說了算。 在地方政府的描述中,這些『再造』計劃往往都有美妙而誘人的前景。然而,這些項目也都面臨強烈的社會爭議。鳳凰新城同樣面臨這樣的質疑。眾所周知,遊客到鳳凰看的還是老城,看重的還是老城中深厚的文化積澱,新城能為老城旅遊減負嗎? 更何況,這些大手筆的投資,往往不可能完全靠市場、商業開發完成,有的需要大筆的公共財政投入,都有可能變成地方沉重的債務負擔。 國務院曾經三令五申,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些對地方民眾來說影響巨大的『再造』計劃,是否嚴格遵從了科學決策的精神,按照程序,徵求了當地民眾的意見,獲得了當地民眾的認可? 再造鳳凰新城的消息,幾乎一直在地下流傳。在新華社報道之前,『再造』計劃的詳情,公眾所知甚少。一些地方的『再造』計劃,該警惕的不只是土地財政的饑渴、地方債務風險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決策的隨意。城市的公共財政必須要受到嚴格的監督,城市也絕不應該成為由地方官員任意打扮的『小姑娘』。 儘管,當下讓當地民眾依法監督、約束宏大的『再造』計劃,還面臨很多阻力。但是,這些計劃無不涉及大規模的徵地、拆遷,以及規劃方面的立項,那麼,上級國土、規劃、環保等主管部門,也有責任對這些『再造』計劃進行審查。如果存在違規之處,就應果斷叫停。 來源:新京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