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油畫市場還是"原生態" 資本介入是促進還是傷害(2)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9-10 17:21| 發佈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697| 評論: 0|來自: 廣州日報

摘要: 焦點1: 『藝術家、批評家、資金相互勾連』 『成名的藝術家往往和市場是合謀的關係。』吳楊波說,『青年藝術100是北京的品牌,但是藝術資本化程度比較高。可以說,如今藝術家、批評家、資金已經形成了相互 ...

焦點1:

『藝術家、批評家、資金相互勾連』

『成名的藝術家往往和市場是合謀的關係。』吳楊波說,『青年藝術100是北京的品牌,但是藝術資本化程度比較高。可以說,如今藝術家、批評家、資金已經形成了相互勾連的關係。』他強調,自己並沒有用『勾結』而是『勾連』這樣中性的詞語。

事實上,他認為個別市場的現象就可以用上『勾結』一詞:『中國市場上,資本習慣了資產重組、坐莊、圈錢。當股市出現圈錢難時,很多人就開始盯上了藝術行業。但是他們卻忽略了,藝術品市場並不同於股票、期貨市場,而完全是另一個星球的樣態,入門條件高,真假鑑定難,對於青年藝術家的判定也未有定論,藝術審美趣味也不像證券市場報表那樣有明確標準。』

雖然,資本對整個藝術品市場難以操控,但是不乏在某些板塊中莊家屢屢『得手』的現象。比如據傳北京某資本籌集40億~50億元,在拍賣市場上高價收購齊白石85歲後的經典作品。『市場上出現一幅,他們就收購一幅,人為拉高市場價格,並取得這部分作品的定價權。』一個北京的行家透露。

這種有耐心的操作,需要廣泛撒網,等待收網,因此也有耐不住性子的資金熱衷於做短線操作,比如從去年開始在市場上『橫空出世』的崔如琢,就是資本炒作的典型案例。他的作品密集出現在各種高規格的展覽中,與名家作品『同台唱戲』,短期內知名度迅速被抬升,另一方面,其作品在市場上突然拍出過億的價格。儘管在藝術圈中,崔如琢似乎成為笑柄,但是市場也看似逐漸適應了他的存在。『這種短線的炒作很容易出事,崔如琢這單事還沒完。』吳楊波說。而此前天津文交所天價推出白庚延的作品,也成為藝術圈中藝術與資本『聯姻』的案例之一。吳楊波評價其為:『這是一群用股票思維做藝術品的人,他們忽略了藝術圈中的評論散佈更廣,比股評人更難以操縱。』

而金融業的發達,不可避免地與藝術品發生關係。美國的金融介入藝術品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令潦倒的藝術家一下子衝到了市場的高位,繼而挾資本的力量橫掃全球。『資本架空了美好的藝術。』吳楊波認為,這種手法的高明在於,評論家用深奧的理論和邏輯來解釋這些藝術,共同創造了把垃圾塑造為藝術品的奇蹟,愚弄了真正的藝術品市場,『以至於現在學藝術的人,無法真正了解西方當代藝術,而流於道聽途說。如果完全借用美國這一套金融操縱藝術的理論,中國藝術會被淘空並墮落。』

焦點2:『藝術家無需考慮市場和金錢』

『尚未啟動的廣東油畫市場,必須提前建立合理的格局,使藝術家和市場有交集但互不干涉。』吳楊波認為,藝術家的『業餘性』極為關鍵,『只有當藝術是業餘行為,而不是專門賺錢的工具時,心才是自由的,才能張揚個性。保證業餘性,就是要令藝術家和市場分開。』

什麼是合理的格局?業界人士已有共識,就是藝術家無需考慮市場和金錢,由專門的藝術機構設立『防火牆』,讓藝術的歸藝術家,讓市場的歸市場。同時由第三方的傳媒、批評家、策展人形成相對公允的價值衡量體系。而即使是成名的藝術家,只要注水嚴重,都會被排除在體系之外。薛軍對此很有體會:『如果藝術家不用管市場,但是一年能賣幾幅作品,不用考慮生活的問題,更能激發創作激情。其實畫家的要求並不是太高,很多畫家不會開車,也不需要買車。』

在方土看來,當藝術家只盯着市場、跟着市場走,未來的藝術高度難以提高:『市場會給你錢,但也限制你進步。』他舉例說明,不少畫家離開國內藝術圈到外『淘金』,幾乎沒有出過代表作品,原因就是要生存,要遵循畫廊給的『規定動作』:『比如畫廊會說,我可以在經濟上給你支持,但你得畫牡丹。原來畫人物畫的畫家,就只能改畫牡丹了。畫家也許會掙扎,但也許就會立即答應了。你看,市場給你錢,當然也同樣給你要求。』

不過商業機構並不認為資本就是『老虎』。『資本是好東西,給予市場支持。譬如廣東的國畫市場向來有資本支撐,所以走得比油畫更輕鬆。』葉光華說,『我們作為中介,同樣也需要資本運作。』一直以來,廣東的畫廊界對於資本進入頗為渴求。

焦點3:『藝術家隨大流,肯定走不遠』

吳楊波坦言,自2002年開始,受當代藝術火爆的影響,青年藝術家們普遍認為越暴力、越色情、越酷,就是越好的藝術。他認為對此一定要有所反思:『在這種思潮影響下,大多數當代藝術流行反對技術,作品情調灰暗、晦澀、充滿負能量。』

『本次展覽的作品已經經過嚴格挑選,我也有意識儘量選擇情緒正面的部分。如果到北京、上海看,十米的大作品,畫面要不堆滿屍體和烏鴉,不然就艷俗如同塑料垃圾。很多人的作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油畫。』吳楊波清楚看到,能走在時代之前、具有前瞻性的畫家,可能遠不止『萬裏挑一』,大部分隨波逐流的青年藝術家將會成為金字塔中墊底的部分:『藝術家沒有自己,跟大流,肯定走不遠。』

而目前應該思考的事,青年藝術的下一個風向標是什麼?『年輕的藝術不一定是朋克、搖滾、波普,可以重回經典。』這句話是本次展覽圖錄中前言的觀點。什麼是經典?吳楊波認為,就是在某個領域中一路走到極致的人:『上一個時代有很多藝術家,如冷軍、郭潤文,當時也被邊緣化,但他們在自己的油畫語言裏堅持鑽研,才能走到今天的高度。』

儘管如此,吳楊波並沒有完全否定青年藝術家的潛力:『我們要看到他們的閃光點,也要寬容他們的不成熟,因為大師早期也是嫩的,也可能曾經彷徨過。只要他們掌握油畫的材料和技法,瞭然於胸,再把自己的品性、氣質加諸之上,回到正常的心態,回到辛苦勞作、反覆推敲的路子上來,你怎麼能說他們中就不可能產生明日的大師?』(林琳 郭曉昊)


來源:廣州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