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山碑文化論壇』日前在宜興舉行,全國近30位來自史學界、書法界、文博界、地震學界的專家學者,共同研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山碑的歷史價值、書法藝術價值和地震史料科學價值。
國山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吳國末帝孫皓,距今已有近1800年。碑文記錄了公元276年宜興發生大地震,孫皓以為此次地震是他統治天下的吉祥之兆,派人到當地舉行封禪儀式,並在山頂巨石上刻字記錄此事,這塊巨石即為國山碑。國山碑碑文清晰展現了書法用筆由篆入隸、結字由圓變方的演化過程,是漢字發展史的極好標本。 地震專家認為,國山碑的文字是我國江南地區有關地震資料的最早記錄。碑文上載有震前發生地聲、地光等現象,地震使『大石自立』、『石裂十餘丈』,使善卷洞的小水洞開裂30餘米,洞中有一白蛇逃走,被稱為『白龍騰空』。國山碑雖因記載『祥瑞』現象而立,但卻為研究我國古代地震提供了寶貴的科學文獻資料。 據了解,宜興已經制定了【國山碑保護規劃】,整理編印了【吳國山碑】、【國山碑考】等史料書籍。 (王宏偉) 來源:新華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