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懂得感恩的禮儀之邦 教師節緣何變了味?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9-12 17:22| 發布者: 偷月| 查看: 1829| 評論: 0|來自: 觀點中國

摘要: 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是一個懂得感恩的民族。社會對教師的尊重,體現著一個民族對教育以及國家發展前途的重視。但是,一個民族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不能被物質利益所玷污,更不能讓這種尊重變成社會的負擔。 近 ...

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是一個懂得感恩的民族。社會對教師的尊重,體現著一個民族對教育以及國家發展前途的重視。但是,一個民族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不能被物質利益所玷污,更不能讓這種尊重變成社會的負擔。

近日,在全國第28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以『師愛無塵』爲主題的北京慶祝教師節大型公益活動在朝陽區紅領巾公園舉行,在活動中,有200多名教師響應倡議,呼籲教師節拒絕收禮。(2012年9月9日【新京報】)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教師』這一職業倍受尊重,孔子指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關漢卿更是高呼,『一日之師,終身爲父』;譚嗣同認爲,『爲學莫重於尊師』......教師,不僅是人類知識的啟蒙者,更是人類靈魂的引路人,正因如此,人們尊重地稱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並把每年9月10日規定爲教師的法定節日。

爲了表達對教師的敬意,不少學生和家長選擇教師節拜望老師,中國是個講禮儀的國家,這一拜望,自然要帶些禮品。按理說,教師節向老師表達敬意是情理之事,體現了學生和家長教育意識的提高、對教師的尊重,反映了整個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然而,由於受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很多家長的尊師觀念發生了扭曲,往往藉助教師節變相『賄賂』教師,旨在通過物質利益讓老師加大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和關注度。在這種不良風氣的誘惑下,一些教師價值觀開始發生轉變,從而以禮物輕重去衡量學生對其的尊重,並在具體教學中出現厚此薄彼現象。

『一個老鼠壞一鍋湯』,在這種不良風氣的污染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擔心別人都送,自己若不送一旦得罪老師,到頭來受害的只能是自己的孩子。認爲只有給教師送禮,自己孩子才能被照顧。加之現實中確有少數師德師風不正者厚顏無恥於收禮,並在具體教學中以禮物多寡、輕貴來衡量對學生的重視度。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開始在教師節無奈,開始被動性地表達『敬意』,也便教師節成了學生和家長的攀比節,成了老師的應酬節。

其實,家長這種心理是要不得的,對於絕大多數老師來說,教師節需要的是一份真誠的敬意,一聲發自內心的感謝,而不是疲於表面的應酬和有失誠意的感謝。這不,在全國第28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北京市200多名老師集體倡議不收禮就是典型標本。

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是一個懂得感恩的民族。社會對教師的尊重,體現著一個民族對教育以及國家發展前途的重視。但是,一個民族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不能被物質利益所玷污,更不能讓這種尊重變成社會的負擔。這需要整個社會形成集體合力來加以整治:相關部門要完善政策法規加以約束;教師自己要堅持廉潔從教;學生和家長在表達敬意時應堅持以精神爲主。這樣,才能讓教師節充滿真誠的祝福。


來源: 觀點中國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