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選秀節目穿越劇太媚俗,電視需正能量】的文章,批評了目前電視文藝當中存在的種種弊端,讀後讓人很有同感。目前文化圈、文藝圈中文藝創作生態,亟需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正能量,亟需發出彰顯時代精神、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主流價值的聲音。
電視上的綜藝節目,先是超女、快男,後又是各種各樣的秀。這些節目雖然喧囂熱鬧,風靡一時,但節目的背後多半是人們心中想儘快成名的企盼。 這些年來一些電視台爭先恐後搶着播出穿越劇、宮鬥劇,其內容不是指鹿為馬,糟蹋歷史,就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渲染人性之惡。 就目前的中國電影藝術創作來看,中國仍只是一個電影大國,而不是一個電影強國。中國大片走過了整整十年,同時中國電影業整體上也從文化事業演進為娛樂工業,場面越來越大,投資越來越多,內容卻越來越空泛甚至低俗。我們的很多電影,在審美教育上,僅是讓人興奮而不讓人感動,讓人宣洩但不能淨化人的心靈。升華人的心靈,這個電影最基本的藝術功能並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可以說,目前各種形式的大量的文藝作品,沒內涵、缺生活,缺少社會意識,缺失人文關懷和時代精神,這幾乎成了一種通病。過度娛樂化、遠離心靈的文藝創作漸有泛濫之勢。有的文藝批評尖銳指出其病因:一些文藝創作人士,希望把人民幣以正當稿費的形式儘快裝進自己的腰包,心態特別浮躁,作品質量可想而知;還有就是人們對於文藝的觀念趨向時尚和潮流,藝術成為了商品,創造成為了產業。這種現象折射出人們物質欲望的膨脹,但在精神層面上,人們的貧窮卻達到了一個低處。 其實,目前,文化圈、文藝圈中存在的這些文藝現象,是這幾年來我們一直爭議、批評和憂慮的問題。看看這些爭議、批評,這其中既有鮮明的關切,也有深深的憂慮,更有拯救文藝這樣的迫切的危機感和責任感。這說明,目前這種缺少正能量的文藝創作生態,不僅背離了文藝創作的使命,脫離了社會生活的現實,更不符合時代精神的要求。 然而,說到底,這還是一個時代文藝的問題。我們在觀察這些文藝現象時,需要把這些文藝現象與我們當下的時代聯繫起來看待。我們今天是一個轉型和變化的時代,在文藝創作上,文藝的美學標準、思想標準和精神標準,都可能受到來自於各方面的衝擊和挑戰,特別是,當文藝創作面對着流行文化、消費時尚和商業文化的大潮,面對着文化上的『娛樂至死』、『顛覆崇高』、『非文化』的風潮時,我們的文藝確實出現了很多的混亂現象,尤其是在文藝與生活、文藝與思想、文藝與大眾、文藝與市場、文藝與商品、文藝與金錢等價值關係的處理方面,這種現象更為突出。 直面當今社會文化藝術中這些問題的真實存在,可以看到當下我們的一些文化藝術中的種種弊端,這有着強烈的現實警示意義。有一位文藝界人士說得好:市場經濟的幽靈進入了藝術殿堂,遊戲規則將按市場法則改變,儘管我們無力阻擋市場經濟的泛濫,但我們可以清醒地認識並警醒藝術的責任和良心,遠離金錢的地方有節操,遠離世俗的地方有格調,我們的文藝作品不能丟失節操和格調。 是的,文藝應該深深紮根於生活,文藝應該擔負着提高大眾審美情趣和道德倫理的義務。文藝不能一切『向錢看』,文藝不能缺失人文關懷,不能脫離時代的精神。文藝應該具有人類普遍性和永久性的價值和追求。一句話,我們的文藝必須多一些正能量。 許民彤 來源:石家莊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