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還剩下多少節日"文化"?(1)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9-11 22:45|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1603| 評論: 0|來自: 文匯報

摘要:       如今,我們的節日幾乎都被動態所淹沒,並且動得日見誇張,什麼都以躁動、盲動、響動為追求,缺少靜謐、安詳、賞心悅目的內容。     文化的本質應該是靜,動只是一種表皮。陶冶、升華、積澱、祈禱 ...

 

    如今,我們的節日幾乎都被動態所淹沒,並且動得日見誇張,什麼都以躁動、盲動、響動為追求,缺少靜謐、安詳、賞心悅目的內容。

    文化的本質應該是靜,動只是一種表皮。陶冶、升華、積澱、祈禱、溫潤才是文化給予人的最大關懷。

    今年正月十五這天,除了早晨吃元宵,晚上聽炮仗外,我幾乎沒見到這個節日還有什麼內容。

    我們的傳統是否只重吃呢?實際上,吃是傳統節日的衍生產品,是節日文化的皮相。有人特別看重炮仗,似乎沒有鞭炮聲就缺少年味兒,可炮仗更是節日中最膚淺的一面,『爆竹聲中一歲除』,只不過是氣氛的烘托。假如傳統節日只剩大吃大喝加聽響,那實在稱不上文化。

    可惜,從我小的時候,傳統節日就已經剩下吃了。我們幾乎要叫端午為粽子節,叫中秋為月餅節了,雖說元宵節的元宵也包含元和宵的意思,但在我們的心目中也只是吃的那個元宵而已了。

    傳統節日的文化本義喪失,使得節日內容日益單薄、膚淺、表皮化。從今年開始,幾大傳統節日又開始放假,放假是因為傳統節日蘊涵的倫理道德和精神寄託值得放假,人們在假期里可以沐浴節日原有的文化意義。但是,當原有的文化意義缺失之後,假期除去吃吃喝喝,還能有多少其他的內容?


來源:文匯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