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保卫传统节日:捍卫文化(2)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9-11 22:45| 發佈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765| 評論: 0|來自: 新华网

摘要: 不少学者认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是中华民族情感和生活的特殊标志。除夕是丰收和希望的象征,清明是对先辈的敬仰,端午是崇尚风骨、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中秋是谋求团圆、幸福平安的折射……除夕“祭灶”、清明祭 ...
不少学者认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是中华民族情感和生活的特殊标志。除夕是丰收和希望的象征,清明是对先辈的敬仰,端午是崇尚风骨、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中秋是谋求团圆、幸福平安的折射……除夕“祭灶”、清明祭祖、端午吃粽子、中秋尝月饼,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显影和致礼。通过回归传统节日保卫传统文化,就应该注重这些核心价值观的锤炼。

    三大困境亟待正视  “传统”市场潜力巨大

    “缺少市场、缺少细节、缺少氛围”这几乎是每一位记者采访的商家普遍的反映。桂林不少旅行社经营者普遍认为,少了“五一黄金周”,一年的收入很可能就减少了1/3。但对于如何挖掘新兴的中秋、清明、端午市场,不少人没有心理准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我国香港特区对这些传统节日的重视。香港市场营销专业人士党小建作了这样的比较:内地将端午节、中秋节概括为“粽子节”、“月饼节”,但这在香港人心目中只是外在的载体,重视团圆氛围,家族亲友中互赠礼物、互相勉励,相互沟通,才是香港人对这些传统节日的深刻认识。

    研究传统民俗的学者党小建认为,仅仅看到传统文化孕育的窗花年画、门神春联、舞龙舞狮、秧歌锣鼓、元宵灯谜……“传统市场”,并不能了解民族的精神实质。他说:“随着中国人从大众化的节日走向个性化、家族式的传统,其中蕴藏着上千亿元的市场。”

    张枚畅隶属于新加坡著名的华美雅咨询公司,早在10多年前,公司创立不久就开始关注现代化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冲击,并试图从“冲击-回应”角度来寻找潜在的巨大商机。如今,公司在新加坡  、马来西亚、印尼等海外华人社区开辟的春节市场,每年都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张枚畅说:“商家目前还只挖掘了浅层次的消费市场,对于消费者个性化心理的需求尚未来得及深入研究。”

    “天地人”激活节日温情

    记者采访的不少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除夕、清明、端午、中秋成为法定节假日仅仅是赋予传统节日良好的“天时”,要真正激活传统文化,就必须随之而来进行“地利”、“人和”氛围的塑造和经营。

    记者在广西、湖北等地采访时发现,不少商家开始着手挖掘市场中的深层次消费方式。湖北一家服务公司就着手准备推出“春节扫除套餐”、“清明祭祖培训”、“中秋浪漫之夜”等一系列、以传统民俗为核心的服务体系。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广西儒学学会副会长钱宗范“自己动手”来概括营造传统节日“人和”的方式。他说:“快乐感与赚钱多少并不成正比,快乐感来自于对自己喜欢事物的投入程度,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的实质在于营造一种家族和家庭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家庭成员间感情沟通。”
来源:新华网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