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漢語來說,字母詞是外來語。在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現象日益廣泛的情況下,各國的語言文字中有外來語是一個十分正常的現象。例如,我們可以看到英語中有來自拉丁語『lacuna』的『lagoon (湖) 』以及來自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的該詞的變體『laguna』;來自拉丁語的『etc.(等等)』『et al.(等人)』;來自古拉丁語的『versus』及其縮略形式『vs.』;來自德語的『karst(喀斯特)』。甚至還有來自中文的『kung fu(中國功夫)』和『kowtow(磕頭)』。從其他語言中吸取營養會豐富各種語言本身的表現力。把這種語言發展過程中普遍現象說成是破壞了某種語言的純潔性的觀點是非常幼稚可笑的。
我國自打破了閉關鎖國的局面後與國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外來語就不斷融入漢語,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在尚未深刻理解某詞含義時,往往採取音譯的形式,例如早期的『布爾喬亞(資產階級)』『哀的美頓書(最後通牒)』等。在逐步理解其內涵及找到合適的對譯詞後,音譯詞就淡出了。也有一些音譯詞被大眾所理解和接受,就很自然地融入漢語中,例如『閥』『可可』『摩托』『沙龍』『巧克力』『冰激淋』『吉普車』『愛滋病』等等。 有些詞雖然意思明確,也有確切的譯法,但對譯詞過長,人們就自然樂於用其外文縮寫,例如『CT』『ICU』『CPI』『VCD』『DVD』『GDP』『DNA』『ATM機』『AA制』等等。由於其含義已被多數人所理解,所以在出版物及公共場合出現時一般不會造成理解上的障礙。 還有些詞雖然含義明確,但難於找到合適的對譯詞,於是,外文字母就被保留了下來,例如『3K黨』『A型血』『B型血』『O型血』『A股』『B股』『X射線』『C調』『MP3』『MP4』等等。 還有一些詞中的的字母是用於表示形狀的,就更無法替換了。例如『T恤衫』『T型台』『X型節理(岩石受擠壓後產生的兩組相互交叉的裂縫)』『U形谷(由於冰川的強力侵蝕而形成的谷底比較寬廣的山谷)』等等。 這些包含外文字母的詞就成了漢語外來語中的獨特品種――『字母詞』,由於字母詞書寫簡便、容易識別,所以容易爲廣大群眾所接受,因而日益廣泛地出現在媒體和書刊中以及某些公眾場合。不難設想,如果在高速公路收費站不是標『ETC』而標『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這九個漢字,正在快速駕駛車輛的司機容易看清嗎?應該認爲,這些詞已經成爲漢語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的出現豐富了漢語的表意能力,是漢語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其中的字母僅僅是一個符號而已,與曾經有人提倡過的『漢語拉丁化』是毫無關係的。 值得指出的是,字母詞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中是廣泛使用的,在哲學中同樣有字母詞,例如『λ系統』『ω一致性』『A或非A』『EPR佯謬』『L等值』(見【哲學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94―2097頁)。李敏生先生對這些詞一定是非常熟悉的。 由於從表面上不易看出字母詞的內涵,在社會上流行時就會有人看不懂。所以,詞典就承擔了說明和查檢的功能,【現代漢語詞典】承擔了詞典應承擔的任務,從1996年的第三版開始,就選收了一些出現頻率高的字母詞,放在正文之後作爲附編,爲廣大讀者提供了方便。十六年來,一直受到廣泛的歡迎。值得指出的是,從第三版到第六版所收的字母詞中,有一半以上只是參見條,後面沒有釋文,只標明詞典正文中用漢字表述的帶解釋的主條名。據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青先生介紹,已經審定公布的科技名詞中,字母詞就有三千多條,生活用語中還有不少,而【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中卻只收了應用最廣泛的239條,占總收詞量六萬九千條的0.34%。這一做法體現了編者的匠心――既字母詞的查檢提供了方便,體現了詞典的查檢功能,又不主張濫用字母詞,體現了詞典的導向作用。 必須強調的是:外來語只是漢語中原來沒有的概念、術語,特別是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新概念、新術語。字母詞則只是其中不便或不能用簡明的漢語表達的那部分詞。還沒有發現有誰試圖用字母詞代替在我國流行了千百年的漢語主體部分的詞語(例如【漢語大詞典】所收的37萬個詞)。所以,認爲字母詞的進入就會毀滅漢語的觀點,不說是危言聳聽,至少也是杞人憂天。 (周明a) 來源:科技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