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清早,李學炯像往常一樣,6點鐘準時從家裡出發,開車經過300多里路到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中西醫結合醫院(原金堂縣土橋中心衛生院)上班。『這條路總共有165個彎道。』李學炯笑著對記者說,一天一個來回讓他對這條路了如指掌。 『在基層中醫藥更適宜』 畢業於瀘州醫學院的李學炯24歲就當上了金堂縣紅十字醫院的院長,成爲當地最年輕的院長。學習西醫臨床的他,發現用中醫藥爲基層百姓治病更爲適宜。爲此,在紅十字醫院時,他就開始努力推廣中醫藥。由於自己學的是西醫,缺乏對中醫知識的系統了解,他決定重返校園。 用了4年時間,他完成了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的學業。說到對中醫的情結,李學炯說:『自小我就想學習中醫。小時候我發過一次高燒,之後就得了驚厥痴呆的「怪病」,一病就是兩年多,小夥伴都叫我「二傻」,鄰居還勸我父母,治不好就算了。我父親堅決不放棄,帶我四處求醫,後來有位老中醫給我開湯藥、扎銀針,讓我用中藥熏洗,沒多久病就痊癒了,我覺得中醫有自己特有的優勢。』 因工作成績突出,2010年當地政府任命李學炯擔任金堂縣土橋中心衛生院院長。面對新的挑戰,如何才能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服務質量和職工收入?李學炯說:『落到實處,言出必行,身先士卒,坦誠待人。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每個職工的要求。』 2010年以前該院的年收入爲700多萬,李學炯當院長後醫院的年收入達到了3500多萬。他說:『這一切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職工們的努力。我們醫院有位93歲的中醫大夫,至今每天上午都堅持出門診,有的老中醫今年都70多歲了,每年休假不到5天,可以說一年360天都在上班。他們的奉獻精神鼓舞著我,我必須把醫院搞好。』 『讓百姓小病不出鄉鎮』 記者看到,該院的一樓全部爲中醫門診,二樓爲中醫康復門診。每個門診室門口都有幾十人在等候就診。李學炯說:『我們醫院中醫藥的使用比例占60%,占總收入的40%,僅中醫藥的年收入就能達到1027萬。全縣10位名中醫里,我們醫院就擁有7名,他們在群眾中有較高的聲譽,對老年病、婦科、兒科、內科、骨科、皮膚等疾病及疑難雜症等有獨特療法,中醫藥年門診量達8萬餘人次。』 『老百姓接不接受中醫,我認爲責任完全在醫生。如何向百姓科學地宣傳中醫藥知識、運用中醫療法給百姓治好病才是關鍵。我們要做到讓百姓小病不出鄉鎮。』他說,『新農合政策規定中醫藥報銷92%,這爲基層運用中醫藥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在處理醫患關係的問題上,李學炯說:『對待病人要熱情、服務要周到,病人出院後也要及時隨訪,這樣會減少很多醫療糾紛。比如說,有的病人手術很成功,出院後服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過敏現象,如果不及時隨訪,很有可能會耽誤治療。』 自籌資金建新院 隨著醫院發展,現有面積已經無法滿足當地居民的就醫需求。在縣政府的幫助下,該院獲得40畝土地用於建設新院。但政府投入的300多萬元遠遠不夠,爲此李學炯通過貸款、借款等方法籌集資金,實現幾代衛生院職工的夢想。 據了解,新醫院建設業務面積6000平方米,達到二級醫院(縣級醫院)標準,今年9月底就正式投入使用了。新醫院使用後預計年門診達12萬人次,住院1萬人次,較好地解決了周邊縣市老百姓看病難問題。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