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还会写字吗?”这个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却成了问题。 随着手机、电脑的日渐普及,汉字书写脱离日常生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汉字书写水平下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7月24日,国学经典与汉字书写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北京和我省的多位国学专家对手写汉字的现状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声。“我们每天习惯于双手在键盘上敲出一个个汉字。但有一天,我们却突然提笔忘字,突然发现手写出来的汉字如此不中看。这意味着什么?难道在当今这样一个节奏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里,书写真的离我们很遥远了吗?” 汉字书写能力遭遇尴尬 “喷嚏、饕餮、鳏寡、羸弱、逶迤、针砭时弊、沆瀣一气……这些常用词,很多人可能会读,但多少人能正确书写?”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伯谦说,“现在提笔忘字的大有人在。” 纬五路小学的张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小学生写作文大多不再手写,而是用电脑打印出来。整洁的页面少了手写的温暖。郑州大学的刘东南老师说,大学生手写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现在想找出来写得一手好字的大学生越来越难。” 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汉字是令人无比羡慕的技能。如今,当不少人写不出“尴尬”二字时,中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 据光明网近期开展的一项关于手写汉字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4.93%的人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与他人取得联系,仅有5.07%的人通过书信、留言条等方式进行联系;而85.29%的人认同全民汉字手写水平在下降;83%的人承认自己有提笔忘字的经历;74.2%的人表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手写机会不多。 郑州大学张宽武教授疾呼,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 河南省书画学会主席刘尚忠指出,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百余年来,古老的汉字置身于传统与现代的漩涡,守望着命运的沉浮起落,它所承载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更是一个日渐强大的国家永远不可忘记的历史。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就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编辑:秋痕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