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是朕的高考座位條曝光,被網友稱爲『史上最霸氣的考生』,並迅速在網絡走紅。 一個名字竟然引起如是凡響,不由讓人思忖良多。 琴棋書畫是雅的標誌,但是曹雪芹卻偏偏往俗里鼓搗,他把琴跟『抱』,棋跟『司』,書跟『侍』,畫跟『入』湊在一起,就有了抱琴、司棋、侍書、入畫的名字,這些丫頭侍候主子幹什麼?彈琴下棋讀書作畫。俗常的幾個動詞和琴棋書畫一搭,抱琴、司棋、侍書、入畫妙不可言了,讓我們見識了大俗即雅的真諦,這就是文化。常人給孩子起名誰用『抱』,誰用『入』?而全國有多少叫秀琴、玉書、寶棋的?雅上加雅弄巧成拙,怪不得成千上萬的同名者。 有人說名字不過是個符號,無關宏旨不重要。但是我們最熟悉的魯郭茅巴老曹都不是他們的本名。莫言原名管謨業,蘇童原名童中貴,艾蕪原名湯道耕,賈平凹原名賈平娃。他們絕非因爲名字才聞名,但是名字絕對於其有幫助。最起碼,眼前一亮的名字是精彩的出場與亮相,多少好名字令我們唏噓:劉半農、陳半丁、關山月、李可染、吳冠中……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名字大多與社會運動意識形態相聯繫,所以才有建國建設建軍躍進文革等名字。而今天的人們挖空心思冥思苦想搜腸刮肚翻遍辭海,給孩子起下了晟、欷、蕈、蒔,本想標新立異卻因生僻艱澀而使孩子被冷落,不認識誰敢叫?前一陣又興起了王子、王侯、王爵、王儲、王豪與王登,一時紛紛撞車。如果信手揀選一個尋常之『者』,『王者』那才大氣響亮呢,可惜人們沒想到。全國『是』姓人口8000多,叫出感覺的沒幾個。『朕』爲皇帝自稱不好用,偏偏是朕她爹文化到了點子上,所以『朕』暴了網絡,引起軒然大波。透過名字,應當警醒物質繁榮背後的文化蛻化,紅塵滾滾眼花繚亂暈頭轉向我們真沒起出多少好名字,不然怎麼一個『是朕』就躥紅了網絡? (魏潤身 首師大文學院教授) 來源: 北京晨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