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不妨將七夕節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9-14 23:12|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650| 評論: 0|來自: 中國文化報

摘要: 前不久,在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高層論壇上,筆者有幸聆聽了中國民俗協會榮譽會長烏丙安所作的交流發言。『什麼叫「七夕情人節」?說出去都讓人笑話。』談及近年來我國非遺的保護與開發,烏老以七夕節為例 ...
前不久,在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高層論壇上,筆者有幸聆聽了中國民俗協會榮譽會長烏丙安所作的交流發言。『什麼叫「七夕情人節」?說出去都讓人笑話。』談及近年來我國非遺的保護與開發,烏老以七夕節為例痛心地說,七夕是個傳遞中國傳統美德的節日,倡導婚姻自主和愛情忠貞。中國現在離婚率頗高,為什麼不能利用這個節日宣傳夫妻和睦,修繕家庭關係呢?搞一些接吻大賽有什麼意義? 
  稍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筆者翻閱有關材料發現,自秦漢至今,2000多年來,每逢七夕節,從官方到民間都會以不同形式舉辦各種各樣的紀念慶典活動。2006年5月,七夕節更是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但近年來,七夕的內涵已逐漸被人們遺忘,甚至產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誤讀。尤其在年輕人中間,七夕成了中國情人節的代名詞。年輕人在這時紛紛藉助這個名號表達對異性的愛戀。殊不知,這本身就構成了一個非常荒唐的鬧劇。
  正如烏丙安在論壇上所說的,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的是保護而非開發。如果連一些項目最基本的傳統內涵和形式都搞不清,那在此基礎上衍生的各種『產品』都是對非遺項目的破壞。
  我們大可以把這些鬧劇的源頭歸咎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外來文化的衝擊、國學傳統教育的不給力等。但是,我們不應忽略,從根本上來說,任何對七夕節等傳統文化的誤讀,最關鍵的一點是國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曾幾何時,有無數人在日常工作時都抱着一個堅定信念:態度決定一切。在傳統文化層面講,筆者認為這句話仍然適用。如果我們端正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態度,認真地加以研究,那麼,在理解其本真內涵的基礎上做一些創新形式與內容的推廣,或許就不會招來如此多的嘆息與非議。
  回頭來看傳統七夕節,筆者淺薄地認為,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體現了人們對幸福家庭的企盼,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已成為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重要節日。只要我們將傳統文化的內涵吃透,其傳承必然顯得『道路通暢』且合情合理。
  據媒體報道,今年七夕佳節,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邀集了國內著名專家和文化學者匯聚長安斗門,拜謁被當地群眾奉為神靈的漢代牛郎織女石像,切身體驗了民間紀念活動的盛況,也看到了當地群眾受這種節慶活動的薰陶,家庭穩定,夫妻和睦的社會風尚。所以筆者認為,從傳承傳統文化的角度,不妨將每年的七夕節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在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有利於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全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七夕莫『棲息』,好節好好過!  (蘇銳)
來源:中國文化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