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文藝明星又遭輿論質疑。明星作爲公眾人物,是社會資源滋養的結果,因而從一登場,就必定受到社會的關注。只是,現在的關注常常是『負面』居多,有的是明星不明就裡地成爲他人不當謀利的工具,有的是明星的不良行爲被發現並曝光,還有的是某些娛樂媒體的捕風捉影甚至無中生有的惡意炒作。全社會的目光一日尖銳過一日,如何在大眾媒體的語境裡維護明星的聲譽,也成爲各種經紀公司、公關公司競相比拼的『活計』。藝人成名需要勤奮,需要『藝高』,需要機遇,需要環境,但我以爲,在關係明星聲譽的種種因素中,最根本的一條,在於明星與公眾的關係,特別是與公眾在精神上的密切聯繫。
明星與公眾的關係首先是他的藝術創作與公眾的關係,最重要的表現是作品的價值取向與公眾的關係。趙丹在人們心中難忘,是因爲他在幾十年電影生涯中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了人民的心聲和社會價值觀的進步。侯寶林的相聲藝術難以超越,是因爲他的諷刺之笑里總是包含了健康向上的深刻內涵,諷刺與崇尚、諷刺與美好融爲一體。傑出的藝術家在自己的創作中總是堅持精神價值的高度,不會爲了金錢名利而去創作那些淡漠人民心聲,遠離社會矛盾,不痛不癢,犧牲藝術品位,浮躁、虛假、泡沫化的作品。 這種體現在藝術創作中的浩然正氣來自於藝術家在做人和從藝上所堅持的正確價值觀。中國古代歷來主張藝品和人品的統一。老子講『致虛極,守靜篤』,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儒道都強調文人的精神修養,這也是歷代傑出詩書畫家共同的人生氣質,是爲文從藝先要有的一種精神境界。藝術家用什麼樣的價值觀和品格立身處世,是決定其藝術風格的根本因素。如果首先考慮出場費和『紅包』的多寡,而不是角色和主題內涵的價值,一定沉澱不出優秀的藝術作品。如果藝術成了赤裸裸的利益交換,明星醉心於不正之風,哪裡還有聲譽可言?在這方面,許多老藝術家淡泊名利、潛心創作、爲文化理想而堅守藝術品格的高風亮節值得學習。 每當社會遭遇重大自然災害,不少藝人都會慷慨解囊,捐資捐物,甚至趕赴救災一線,給人以安慰和鼓舞。但是,藝術家對社會的關心、與公眾的聯繫,比這種物質支援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引領,比非常時期的『露面』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融入』。現在歐洲有一些『快閃』音樂家,他們的職業身份是交響樂隊的樂手,但是在非職業場合,在演出旅途中,在地鐵、機場、火車站,在下榻的旅館外,他們有空就拿出樂器,三五結伴,演奏幾分鐘,給周圍的人們一個驚喜,給平常的生活增添一抹藝術的亮色。他們熱愛藝術,也熱愛社會,並且讓藝術成爲一種生活方式,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融入普通公眾的日常生活中。這是藝術與社會密切聯繫的一個很小的切入點,但是經由它,街道、社區、學校等等生活平台,成了更自然、更真實也更潛移默化的舞台,由此串聯起的明星與大眾的關係怎能不密切? 當然,明星與公眾良好關係的建立也與社會環境有關。社會輿論對明星的關注點、興奮點在哪裡,對明星發展的方向、所走的道路有著重要影響。獵奇式地傳播明星的私生活,淡化明星的藝術創造、積極精神和刻苦學習,只會降低公眾對明星及其作品的審美期待,把藝術評論拉入八卦咀嚼中,不僅不能給明星的藝術精進以動力,反而會早早地把明星消費掉,使之成爲又一顆匆匆隕落的『流星』。公共媒介對明星的形象化、及時性和廣泛性傳播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讓傳播的過程成爲意義增殖的過程而不是價值稀釋的過程,如何讓明星在與公眾緊密的精神聯繫中提升自己的藝術創造力,更是不容忽視。 (路 侃)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