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评《中国好声音》:释放正能量也是收视法宝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9-14 23:48| 发布者: 沙舟| 查看: 1583| 评论: 0|来自: 新民晚报 

摘要:  文艺时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今年荧屏选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限娱令”后,昔日层出不穷的低俗话题、选手绯闻、毒舌评委、粉丝疯狂等现象大为降温,人文精神的积极提升、正 ...
 文艺时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今年荧屏选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限娱令”后,昔日层出不穷的低俗话题、选手绯闻、毒舌评委、粉丝疯狂等现象大为降温,人文精神的积极提升、正能量的积极释放已成了打动人心、推高收视率的一大法宝,今年最红的《中国好声音》也是如此。


  《中国好声音》令人感动的地方很多,仅从导师与学员的互动环节来看,也体现了一种难得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盲听盲选”,犹如老师在阅卷打分时隐去了学生的名字,这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好声音”提供了同一条起跑线,十分契合时下人们内心对社会公平公正的真诚渴望,体现出在“好声音”面前机会人人均等的选择标准。 


  同样打动观众的是《中国好声音》中对明星身份的颠覆。节目让学员们站在台上选择导师,这一规则变化,带来了有别于传统选秀、并令人耳目一新的场面,那就是导师(评委)们不再扮演逐个批评学员(选手)的“毒舌”,也完全没有面对草根选手的那种明星优越感。


  这不仅传递了一种民主精神,也传递了一种对普通人尊重的平等观念。《中国好声音》四位导师专业而充满个性的点评,不仅让学员们受益匪浅,也给观众上了一堂堂生动的音乐鉴赏课。


  《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们让观众想起了课堂上令人尊重的老师,这符合观众心底里对学生时代最美好的怀念。实际上,《中国好声音》的红火正契合了这些社会心声。
来源:新民晚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