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作爲藝術應該精益求精 2012年,一部只有11分鐘的動畫短片【賣豬】在網上躥紅,這部根據賈平凹【祭父】一文改編的作品在第11屆東京動畫大獎上獲得『最高公募作品獎』。導演陳西峰花6年時間打磨出了一部具有濃郁陝北風情的動畫短片,真實再現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場景。許多觀眾看過此片後感慨,『原來動畫也可以如此貼近現實,好的作品真的不是只靠技巧能堆積出來的』。 11分鐘的【賣豬】花掉了200萬人民幣,最終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每一個畫面背後都是無數次推倒重來的構思。相比一些高科技製作,這部簡單的二維動畫則以誠意打動了觀眾。陳西峰認爲,當下的大多數國產動畫片習慣於模仿美國、日本大片,套用玄幻、3D的外衣,外表雖然時尚光鮮,但是缺乏獨特的生活體驗,顯得不夠真誠,難以打動觀眾。『對動畫片來說,故事要好看,表達要到位,其他就會隨之而來。』 只是這樣有誠意的創作太少太勢單力薄,許多從業者不耐煩花時間琢磨怎麼打磨出好的劇本,把每一幀畫面拍得精緻,讓每一個音符與故事完美融合。於是,充斥屏幕的大多是一些情節簡單、對白弱智、說教性極強、造型平庸的劣質作品。【雷鋒的故事】是選了一個不錯的題材,但最終混雜了二維及三維技術的這部作品實在雷人,以至於出品方一直堅持『在網上流傳的只是素材片,而非最終的成片』。而那部作爲2008年北京奧運獻禮動畫片的【福娃奧運漫遊記】,也絲毫讓人感覺不到該片和多年前的【海爾兄弟】【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相比有多少進步――少兒的成長的確需要成人的引導,但決不是簡單的說教和所謂善意的欺騙。 看看曾製作出【海底總動員】【玩具總動員】【料理鼠王】的皮克斯動畫工廠是怎麼做的吧。公司創始人之一約翰・拉塞特要求團隊做到『故事』、『角色』、『世界』3個維度都必須完美。在拍攝【玩具總動員2】時,主創團隊專門創作了兩個版本,因爲不滿第一個版本的故事情節,又重新設計了第二個版本,即使迪士尼認爲『第一個版本已經足夠精彩』。正是這種對藝術精益求精的追求,才誕生了【飛屋環遊記】【海底總動員】這樣一些足以征服全世界觀眾的經典動畫作品。 【摩爾莊園】從投拍到製作完成花了多長時間?『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現在幾乎是一年推出一部。而【功夫熊貓】的製作周期則長達5年,台前幕後的工作人員多達近500人,熊貓『阿寶』坐火箭飛上天的一幕使用了54種特效,『太平谷』一個場景里出現了1500個造型各異的村民形象。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的創作團隊有150人,他基本上每3年推出一部新作品,並至今堅持用鉛筆繪畫,他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們也想一年做出一部高質量的片子,但要實現這個目標很難。』 動畫是一種藝術,而不是僅供觀眾消費的商品,因此無法實現流水線式的批量複製和生產。而目前大部分從業者陷入到了投拍就要迅速產出的圈子中。如此下去,再過10年、20年,當我們再次談論起這個話題時,就依然只能滿眼幽怨、怒其不爭地看著自家的孩子,羨慕別人的風光。而國產動畫也只能一次次傷透觀眾的心,在歧途上越走越遠,離真正的經典動畫也越來越遠。(李曉晨 來源:文藝報)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