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看病難』 家門口就可看中醫 北京市平谷區的腫瘤患者李大爺曾想就近找個好中醫看看,但結果很無奈。後來,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的中醫腫瘤專家常來他家附近的基層醫院義診,他總算如願了。如今通過辨證論治,加上中藥外敷,他的病痛已大大減輕。 李大爺的故事,其實就是黨和政府為緩解『看病難』問題所作努力的體現。近年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尤其是2009年出台了【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若干意見】),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為民造福。 中醫服務網絡更健全 在城市,國家完善了以綜合性中醫醫院、中醫專科醫院、綜合醫院中醫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面向社區的中醫門診部和中醫診所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藥服務功能,保證至少配備一名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執業醫師。 在農村,完善了以縣級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中醫科、村衛生室為主體的中醫藥服務網絡。2010年基本實現縣級中醫醫院房屋設備的改造和建設,完善了鄉鎮衛生院開展中醫藥服務的基本配置,幾乎所有鄉鎮衛生院都設置了中醫科或提供中醫藥服務,每個村衛生室都能提供中醫藥服務。 目前,我國已有7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6%的鄉鎮衛生院、51%的社區衛生服務站、57%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為緩解群眾看病就醫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層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在我國,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一直存在着中醫藥服務不足的問題,急需從軟、硬件兩方面同時改進。 如硬件方面,2009~2011年間就有368所縣級中醫醫院得到中央財政支持和重點建設;『十二五』開局後,2011年爭取中央專項資金10億多元,支持全國70所縣中醫醫院標準化建設;為配合縣級中醫醫院標準化建設,中央財政安排深化醫改專項資金42億多元,主要用於支持1960所市縣級中醫醫院、民族醫醫院提高服務能力。 在軟件方面,『十一五』以來國家大力開展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幹培訓、鄉村醫生中專學歷教育等項目。有10萬餘名鄉村醫生參加了鄉村醫生中醫專業中專學歷教育,2萬餘名鄉鎮衛生院中醫骨幹接受了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1萬餘名城市社區中醫藥人員參加了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讓基層中醫藥人才用得上、留得下。 解決『看病貴』 顯中醫簡便驗廉優勢 湖南農民周石秋是一位中風偏癱患者,今年6月,在岳陽市岳陽樓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接受治療,2個月後明顯好轉。如果在以往,他要自付多數費用,但如今80%費用可由『新農合』報銷,20%以其他方式報銷,最終『零花費』。 報銷門檻低、比例高 實現使用中醫藥『零花費』,還要感謝【若干意見】中『落實政府對公立中醫醫院投入傾斜政策,研究制訂有利於公立中醫醫院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具體補助辦法。完善相關財政補助政策,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中醫藥適宜技術與服務』的規定。根據這一精神,全國各地都推出了降低門檻、提高中醫藥報銷比例的政策。 以甘肅省為例,2010年規定對符合條件的中藥材和中醫藥適宜技術全額報銷。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使用【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0年版)中的甲類中成藥、中藥飲片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09年版)中的中成藥、中藥飲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給予全額報銷。新農合對定點醫療機構使用上述兩個目錄中的中成藥、中藥飲片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以治療為目的的基層實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分別在門診和住院統籌資金中給予全額報銷。此外,對符合條件的院內中藥製劑全額報銷。 據統計,全國農村參合縣中51%提高了中醫醫院報銷比例,42%將中醫藥與西醫藥服務分開核算並提高中醫藥服務報銷比例,22%降低中醫醫院服務報銷起付線,14%降低以中醫藥治療為主的病種報銷起付線,38%提高中醫藥適宜技術報銷比例,17%將中醫藥優勢病種納入門診大病統籌並提高報銷比例。 不少像周石秋這樣的農民患者以前會選擇在家自我恢復、消極治療;而現在這種問題已有所改觀,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有醫保保障的中醫藥治療了。 適宜技術小辦法管大用 『幾根針下去,7天,我的面癱就治好了。』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的柳大娘開心地說。老人前幾天突發麵癱,嘴歪到一邊,腿腳不便的她對治病犯愁,對到大醫院排隊掛號更犯愁。來到南關區全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師進行了針灸,當天病情就有了好轉,幾天就全好了。這都是小小銀針起的作用。 目前,全國各地的社區、鄉鎮衛生院都結合當地需要,推廣了中醫藥適宜技術。如長春市就在全市6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集針灸推拿、康復、中藥為一體的中醫集中診療區。在長春各社區衛生服務中,針灸、推拿、火罐、刮痧、熏洗等技術已經被廣泛用於治療心臟病、高血壓、關節炎等慢性病。老百姓忽然認識到,原來中醫藥不僅能調理亞健康,還能治療重大疾病,能管大用了。 此外,醫改啟動以來針對中醫藥服務價格過於低廉的問題,各地積極探索發揮醫保補償的槓桿作用,較好地調動基層醫務人員開展中醫適宜技術服務的積極性。 做到『服務好』 看中醫舒心有療效 陳阿婆是一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胃食管反流病專科治療效果良好。可每次配藥要等一個多小時,再拎着幾大包中藥擠兩個小時公交才能到家。對於年老體弱的她來說實在辛苦。『但現在好了!』陳阿婆滿意地說,『每次看完病不用再排隊等藥,只要填張表寫下地址,第二天就會有人把煎好的中藥免費送到家。』陳阿婆的滿意,緣於醫院在『三好一滿意』活動中推出的新舉措。 專病中醫有特效 陳阿婆就診的胃食管反流病專科是岳陽醫院建設的眾多中醫專科之一。近些年,政府對中醫藥專科建設的投入逐年增加。2006~2010年,中央財政投入專項資金147億元,安排了16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313所地市級以上重點中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和753所縣級中醫院基礎設施建設,以支持開展中醫重點專科(專病)建設等工作。以點帶面、以強帶弱,結合各地實際需求和優勢,在省市縣不同層次完成的專科專病建設工作,夯實了老百姓看好病的基礎。 目前,全國各地的專科建設卓有成效,涉及肝病、腎病、針灸、骨傷、脾胃、神志病等眾多領域,讓各種疾病的患者都能體驗到中醫藥服務。 大醫精誠服務百姓 中醫一直崇尚『醫者仁術』的理念。從『創先爭優』到『三好一滿意』,全國的中醫院始終活躍在提高服務質量的第一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積極引導和推動全行業開展優質便民中醫藥服務,通過優化就診流程,延長門急診時間等,做到『服務好』。通過『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不斷提高中醫臨床療效,做到『質量好』。加強行業自律,堅決杜絕亂收費、收受『紅包』、回扣等不正之風,做到『醫德好』。 中醫藥系統通過深入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堅持以人為本,時時處處為患者着想,各地的老百姓普遍對中醫藥服務越來越滿意。 推廣中醫『治未病』 讓人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體質學說』創始人、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的門診接到過一個外地患者的電話,說經過王琦的體質辨識,用中藥和食療方調節,血壓得到有效控制,還想給家人預約就診。王琦說,目前應用體質理論的治未病中心已遍佈了除西藏以外的30個省(區、市)和部隊系統,為很多亞健康人群帶去了福音。不少百姓已經認識到掌握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可以少得病、晚得病,甚至不得病。 中醫文化科普力度大 要想讓老百姓接受和樹立中醫藥健康觀念,就離不開文化科普宣傳。『開展中醫藥科學文化普及教育』是『十一五』以來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的一項工作。自2007年開始,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23個中央部門和單位共同主辦了大型科普宣傳活動『中醫中藥中國行』,用3年時間走遍了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走進了軍營,通過組織文化科普講座、向各地群眾送醫送藥送知識、培訓社區和鄉村醫生等形式,使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在群眾中廣泛傳播。繼而,又用3年時間開展以『中醫藥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為主題的宣傳活動,深化中醫藥文化科普效果。可以說,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活動。 全國各地也踴躍開展文化科普宣傳,由點及面,與『中醫中藥中國行』共同把認識中醫藥、相信中醫藥的種子廣播人心。 公衛服務中醫顯效果 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服務,原來一直是短板。但『十一五』以來,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治的水平與能力明顯增強。重點加強了重大慢病、疑難病種、優勢病種和重點傳染病的中醫藥防治工作,研究提出了一批重大疑難疾病的綜合治療方案及常見病臨床實踐指南。中醫藥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奧運會等重大事件和手足口病、防治甲型H1N1流感及疫情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在73個試點地區啟動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醫藥服務項目試點工作,探索將中醫藥服務逐步列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城鄉居民服務。2011年調整後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10大類41項,衛生部要求,在健康檔案、婦幼保健、慢性病患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要利用中醫藥適宜技術為居民提供預防保健服務。 李大爺、陳阿婆、周石秋……是眾多受益於中醫藥的百姓的縮影。他們面對疾病或許苦惱過,但伴着醫改的深化,中醫藥服務悄悄走進他們的生活,善其體,悅其心。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