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觀點的中心思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性也是一種自然想像,它和其他自然現象息息相通,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才能有益於健康,實現優生。
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的春宮畫上是有較多反映的。古代春宮畫對男女在室外、野外交合的情況描繪較多,可能室外環境比較適合於藝術描繪,但是如果這不是生活的真實,古人是不會這麼描繪的。在20世紀60年代,四川彭山出土了兩塊東漢時期的畫像磚【桑林野合圖】,描繪男女兩個人在桑樹林中性交,後面還有個男子陽具勃起,在排隊等候。過去人們是從群婚雜交的角度來分析它的,到了東漢,中國進入文明社會已久,但是這些畫像磚說明了群交之風猶有存在;同時,似乎也可以從野合的角度來分析,在桑樹下面交合,這是典型的『野合』了,東漢離孔子誕生時已有七八百年,尚有此風,那麼在孔子那個時代男女在野外交合更是一件太普通的事情了。 但是,後世的學者常用後世的眼光來看待孔子、評價孔子,他們認為『野合』實在不合乎『禮』,孔子這麼一個提倡『禮』的大聖人,竟是『野合』的產物,實在說不過去,於是就『為尊者諱,為聖者諱,為賢者諱』,把『野合』弄出許多不同的解釋來了。 中國古代盛行野合,與此關係密切的還有群交。本來,群婚雜交的風俗流行於原始社會,有幾百萬年歷史,建立一夫一妻制才是這五六千年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後的事,可是在建立了一夫一妻制起初的很長時期內,群婚雜交的風氣還沒有完全消除。當然平時是不能亂來的,可是一年中有幾個節日,男男女女可以狂歡一下,發泄一下,這種群交當然總是在野外進行的,如果在家裏做愛,那就不叫群交了。中國古代有『聖人皆無父』的說法,說的是凡是大聖大賢之人都是沒有父親的,如殷朝的始祖契,母親是有皇現女,叫簡狄,嫁給了帝N次妃,未生過孩子。簡狄有一次在玄鳥飛至之日,去祀高C求子,吞了一個燕子蛋即『玄鳥之卵』而生契。(【史記?殷本紀】)又如周后稷之母『姜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史記?周本紀】)在賀蘭山岩畫中還有這一類的感生岩畫。這些當然都是神話,人哪有不性交受精而生子的呢?實際情況是他們都是母親和人群交的產物(高C就是一個群交之節),由於是群交,就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了。可是,如果說某個聖賢是群交的產物,實在太難聽,後人就編出一番『聖人皆無父』的神話來,一以遮醜,二來為這些聖賢戴上一個神秘的光環。 關於孔子,他的父親有名有姓,和群交沾不上邊,但是『野合』卻被『太史公之筆』寫在正史上了,於是後世學者就煞費苦心、絞盡腦汁地詮釋這『野合』二字。『野合』者,非野外交合也,不過不合禮制而已,其實,這都是以後人的觀念、後世的規矩強加於孔子,其實,在孔子那個時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不是很嚴格的,何況叔梁紇早已沒有了父親。至於六十多歲的男子娶不滿20歲的女子為妻是『不合禮制』,誰規定啦?在中國古代,這一類的事實在太多了,在現代也還有不少呢! 至於『聖人皆無父』的光環,雖然孔子戴不上,但是關於孔子之生,其他光環還是有的,例如孔子在出生前,其母在尼山致禱;孔子出生前來了一個麒麟,口吐玉書;孔子誕生之辰有二龍繞室,五老降庭;孔子出生時顏母之房,聞鈞天之樂,空中有聲等。生有不凡之人,定有不凡之事,歷史似乎可以任人打扮了。 來源:人民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