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去貪官家偷東西,揪出了貪官,小偷的行為是否值得稱道?』前天下午,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羅教講做客武圖『名家論壇』,和觀眾一起探討『公共公德和社會生活』。 羅老師表示,公德和私德間有一定聯繫。但善惡、良心、功利都不足以判斷公德的好壞,道德心理和道德行為有時無法統一,道德行為無關個人素養、知識背景和社會環境。比如,『小偷去貪官家偷東西』的事例,足以證明功利心無法作為判斷道德好壞的標準。 而知識文化素養也和道德無關。大家平時知道謙讓有禮,但因交通擁堵,謙讓有時寸步難行。有新聞報道稱美國一個小鎮治安良好,運鈔車側翻,鈔票卻被居民哄搶一空。『為什麼呢?居民看見別人都在撿鈔票,自己也去搶。此時道德和治安良好的社會環境無關。』 如何判斷好壞?羅老師提出兩個方案,一是既要看出發點,也要看結果,但出發點的好壞比較模糊,不好判斷。第二是以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對道德行為的判斷為準。(鐘磬如) 來源:武漢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