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真實能否勝胡編 考古紀實會終結盜墓文學嗎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9-25 00:35| 發佈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933| 評論: 0|來自: 中國青年報

摘要: 近日,在北京涵芬樓書店閒逛,邂逅『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的新書首發式。據說這個『考古紀實系列』的特點,『是在繪聲繪色地說有根據的故事』。聽台上考古學家們的議論紛紛,旁聽者的我也有了一點個人看法。 幾 ...

近日,在北京涵芬樓書店閒逛,邂逅『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的新書首發式。據說這個『考古紀實系列』的特點,『是在繪聲繪色地說有根據的故事』。聽台上考古學家們的議論紛紛,旁聽者的我也有了一點個人看法。

幾年前,盜墓文學風生水起。雖然,圖書出版界因此被人斥為『墓氣重重』,但與此同時盜墓文學的代表作竟與一年前的茅盾文學獎擦肩而過。呵呵,這世界就是這麼奇妙啊!

盜墓文學為什麼『火』?人們心知肚明,早有議論――它除了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這裏可不是什麼貶義詞,獵奇也是求知慾嘛),不過是穿插了很多歷史故事和地理學、地質學、考古學、風水學、占星學以及文物古董方面的知識,編出一個真真假假的大拼盤。然而,火爆一時的盜墓文學為何又沒有得到『經久不息』的掌聲呢?

劉德華在一首粵語歌【浪子心聲】中唱道:『難分真與假』――『無知井裏蛙,徒望添聲價,空得意目光如麻,誰料金屋變敗瓦。』一語道破『君可見漫天落霞,名利之間似霧化』的生活辯證法。

毋庸諱言,生活在今天這個處處都需要辨別真與假的時代――翡翠要辨真假,發票要辨真假,牛奶要辨真假,連名人名言都要辨真假……網絡時代所流行的虛構、戲謔、解構、顛覆等文學元素,那些充滿『娛樂至死』精髓的戲說作品,徹底打破了讀者忍耐的底線,一句話,大家對盜墓文學的『假』是真煩了。人們渴望聽到一些有根有據的考古故事。

於是,我能想到的是,當盜墓文學熱在圖書出版界漸漸消退之際,作家岳南、楊仕、商成勇歷經前後20年間陸續完成的敘述中國近現代田野考古中的重大考古發現與發掘過程的考古探秘紀實系列,將給中國出版界帶來什麼不一樣的風氣?它所承載着的又是什麼?考古紀實的『真』會終結盜墓文學的『假』嗎?

我很贊同新書首發式上一位專家所言――古代人有意無意遺留下來的遺蹟遺物很多,古城古堡、洞穴廢墟、居住村落、建築遺址是一類,而更多的則是墓葬。不管故去的先民承認不承認,他們留給我們的石器、青銅、金銀、碑刻、陶瓷等等,抑或罈罈罐罐,一抹丹青、半爪鴻泥,甚至一堆遺棄的廢物垃圾,都是他們的思想意識、風俗習慣的積澱――這些就是我們今天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源。

既然,考古是在認認真真地『尋根』,尋人類之根,民族之根;那麼,考古紀實作品不就是我們尋找文明之根、文化之根的真實記錄嗎?書寫考古的文學製作也可稱為『真實的尋根文學』了。

但願,這套考古紀實叢書的出版,能夠讓今天的人們窺視真實的『中華古老文明的曙光』,承載起『尋找文明之根』的使命吧。(朱雨桐)


來源:中國青年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