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繪畫有很明確的目的,就是表現「道」,而現代人則重技術而輕藝術。』昨日下午,清華大學教授楊琪在深圳大學城圖書館舉行了公益講座【中國美術的過去和現在】。在講座中,他對中國藝術史進行了梳理,同時對當下藝術現狀進行了剖析。 『中國古代藝術史,實際上就是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從產生到達高峰的歷史。』楊琪承認中國古代人物畫中的人物比例太過誇張:『這種現象一直到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才得到改善。』 楊琪介紹,中國山水畫有青綠山水畫和水墨山水畫之分,其中青綠山水畫大多是用來替朝廷表現秀麗江山的,不能體現藝術家自己的思想。在楊琪看來,中國山水畫的高峰出現在以元代倪瓚爲代表的水墨山水中。至於花鳥畫,楊琪則認爲其巔峰出現在八大山人的寫意花鳥畫中。 在楊琪看來,理解中國畫,最難的是寫意山水和寫意花鳥。懂了這兩類,基本上就懂了中國畫。其難點在於理解它們的內涵。古代文人寫意畫都是表現『道』的,比如王維、倪瓚等山水畫家,其筆下的『道』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很多著名畫家都隱逸山林,體現出一種淡泊的價值觀。而古代寫意花鳥畫則以梅蘭竹菊爲主題,同樣是爲了表達君子的道德觀。 相比之下,當下藝術創作則『重技術不重藝術』,很多畫家甚至無法說出自己的畫面想表達什麼。『畫畫不能光追求像,要表現出道德的內涵。』 談到當今藝術最大的問題,楊琪認爲:『最大的缺點就是「虛假」。如果只是一味表現歌舞N平,那我們永遠不可能創造出能代表時代的作品。爲什麼不多去畫社會上一些底層人的真實生活、真實的感情呢?』 楊琪認爲,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思想的解放,『虛假』的東西都終會被掃清,真正反映社會底層真實生活的作品一定會出現。 在講座之後的互動環節中,一位大芬村的畫工向楊琪提問:『一個農民工被人瞧不起,如何在深圳堅持自己的藝術?』楊琪聽罷十分激動,鼓勵他一定要堅持下去:『堅持畫你的生活吧,一個藝術家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爲什麼我喜歡只有一座孤峰的山水畫,因爲我覺得我就是那一座孤峰,沒有人比我強。』(梁婷 金昌波) 來源: 深圳特區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