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杭州靈隱寺遊客服務區新開的星巴克門店,服務生會微笑地問:施主,您是大『悲』還是超『大悲』,或者是『大慈大悲』?我回答說:『我能續悲嗎?』於是,在咖啡裊裊的香氣中,耳聽得『大悲咒』的佛門清音,細細品上一杯『大瓷大杯』的拿鐵或者卡布奇諾,該是在嘈雜紛繁的鬧市間尋找生命小憩的好時光。 21日下午16時58分,網絡上的一條微博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上海統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星巴克江滬浙』發布消息稱:杭州靈隱門店將於明天開門迎客。就像幾年前發生在故宮的故事一樣,這一消息引來了許多人的『口誅筆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反對意見用專家的話總結便是――星巴克和靈隱寺代表的文化意義有所衝突,使得市民一時難以接受。 如果說三年前當星巴克『開進』故宮的時候市民一時難以接受,是因爲我們尚且還沒有對隨著中國的愈加發展和開放而來的西方商業及文化『入侵』有完全的心理準備,可此『一時』非彼『一時』,三年過去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包容心態還是沒能健全起來。 有人對此指責認爲,如果西方商業文化的『代表』星巴克與作爲著名佛教名勝景點的靈隱寺混淆在一起,將是一場非常嚴重的『文化侵略』。如果我們仔細的剖析這個大而無當的『文化侵略』便可知道,假如說星巴克便是『西方商業文化』的代表,那麼其文化內涵究竟是什麼呢?咖啡、人魚商標抑或是獨具一格的經營理念?而它的文化內涵又與靈隱寺所代表的文化內涵有什麼根本的牴觸和衝突呢?這樣的牴觸與衝突又是否一定會演變成爲一方對另一方的『侵略』呢?不搞清楚上述幾個簡單的概念,而輕易的說這是一種嚴重的『文化侵略』是非常不審慎的。 如本文開篇所提到的那樣,如果星巴克的咖啡文化能夠幫助那些對嘈雜紛繁的都市生活感到異常疲倦的人們尋找到一些小憩的時光,那麼這與靈隱寺從宗教信仰或人生哲學層面所提供給大家的心靈慰藉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嗎?人們如果能得到他們想要的休憩時光,讓『靈隱』在咖啡館中又有何不可呢?從這點上看,這非但不是一種『文化侵略』,反而是一種文化內涵的兩種不同外在表達。更何況,現今來到中國的那些國外商業公司和他們所代表的文化,已經表現出了一種願意適應、融合中國本土文化習俗的傾向,更有許多企業因此而取得了在其本國都沒能具備的商業優勢,如肯德基的本土化運營便是一例,不管這樣的適應與融合是否是商業公司爲了更高的經濟利益而採取的策略手段,起碼這讓我們看到,人家來,本意並非『侵略』,我們又何必如此驚恐呢? 這種時時會被『文化侵略』的感覺,源於我們對自身文化的不自信,也是『文化民族主義』的自縛觀點。如果我們都能夠讓西方快餐文化代表的肯德基推出蓋澆飯系列套餐、讓麥當勞專門爲中國市場推出超級辣口味的漢堡,爲什麼我們就不能夠期待有一天在星巴克的菜單上出現中國茶的身影呢? 從商業的角度考慮,星巴克進駐靈隱寺更是無可厚非。如果說這樣便是讓佛門清修之地受到滋擾的話,那麼在景點周邊司空見慣的出售香火及佛像的攤位是不是更該被取締呢?或也可閉門謝客,將全國各風景名勝景點年年上漲的門票費用取消,弘揚一下『廣結善緣』的文化傳統呢? 面對迎進來的外來文化,先以寬容的心態接納之,然後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傳統相結合使其成爲一種帶有鮮明本民族特色的新文化,將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成爲一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這其中,動輒爲外來文化冠以『侵略』的罪名,怕是最爲不可取的態度。而與此相對的,在我國經濟實力愈發強盛的背景下,如何讓我們的傳統優秀文化『走出去』,向世界更廣泛的輸出和傳播,則是另一個重要的問題。 無獨有偶的是近日,一組國際比基尼小姐身著性感比基尼、戴著京劇頭飾、進行含有京劇元素的比基尼秀的照片,在網上被廣泛轉發,也同樣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熱議,其中批評這是對傳統文化褻瀆與侮辱的聲音占多數,這恰恰反映了在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的固步自封。 京劇和比基尼,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樣事物,被『嫁接』到一起,這樣前所未有的藝術形式自然會被看慣了一成不變式京劇的人們所反對和批評,但他們的反對和批評建立的基礎是,作爲『國粹』的京劇和暴露身體的『比基尼』結合是不可以的,理由是比基尼所代表的文化太低俗,與京劇的優雅和深邃內涵格格不入,很不搭調。我們暫且不提京劇在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吸收過多少種不同的藝術元素,也可以不提京劇發展至今是不是遭遇了生存危機和發展瓶頸,就只談一個假設,如果在這則新聞中,不是京劇與比基尼的結合,而是與其他地方戲種的融合,是不是就不會受到如此強烈的反對與質疑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接受同是本民族的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卻見不得不同民族間藝術形式的融合,這是不是一種文化上變相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思想,是值得更進一步探討的。 一個開放的民族、強盛的國度,一定是對自身的文化有足夠的自信並且願意張開雙臂迎接外來文化並積極與之互相學習借鑑和融合的。文化傳統從來不是一潭死水,『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說的便是這個道理。你看傳統相聲的沒落經郭德綱一整,去天橋聽相聲竟成爲年輕人的熱門活動;本山大叔在春晚上的年年亮相,把東北二人轉的概念推到了大江南北;而先鋒派編劇孟京輝的諸多創作,不也借鑑和融合了許多傳統的文化形式嗎?有創新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而今天說出口的一句『褻瀆與侮辱』,就有可能將尚在萌芽中的創新扼殺在搖籃中。我們現在覺得外來的比基尼配上傳統的京劇元素是這麼的彆扭和不入眼,可我們也應該想到,比基尼剛出現時,西方世界也是感到彆扭和不入眼的,可如今,這種感覺還存在嗎?比基尼的出現甚至配合與推動了西方世界的婦女解放運動,而如果照『褻瀆與侮辱』的邏輯,今天我們在沙灘、在T台、在秀場,也許只能見到捂得嚴嚴實實的『完美身材』了。 說到底,文化的創新與演進,最終都是要交給社會和時間去考驗的。人們如果喜歡郭德綱的相聲,自然會催生出許多同類型的文化形式,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如果人們不再喜歡郭德綱的相聲,那麼這種藝術形式也自然會慢慢的凋謝,或成爲藝術研究專家們的專屬領域或躺在歷史的博物館中。而這些,都用不著我們今日如此著急的大叫『文化侵略』和『侮辱褻瀆』。 (朱星光 中國網觀點中國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觀點中國,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北京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