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每個員工發5塊錢過節費,怎麼過節啊!』9月21日,一條網帖在網上炸開了鍋。該帖遭遇大量網友圍觀,不少網友痛批公司是在『打發乞丐』。9月24日,涉事的鶴山安帕電路板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先是稱『月餅質量差,不能發月餅』,接著又稱『每人發幾百,廠就會倒閉』。(見9月26日的新華網】) 對於發5塊錢過節費,有人說是企業太摳門,虧企業拿得出手,真像葛朗台;有人說企業像打發叫花子一樣打發員工,是對員工缺乏人性化關懷;有人說,企業領導不覺丟醜,拿這種過節費的員工也覺得丟臉。等等這些指責,不能說沒有道理。問題是,作爲擁有2000多名員工的企業管理者,不可能不知,發過節費,既能體現對員工的關懷,也能增強員工的凝聚力,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如果該企業效益好,盈利多,企業管理者肯定會大方做人,給員工好的福利待遇。而現實是,目前該廠經濟條件不好,員工又多達2200多人,如果一人發500塊錢,就得110多萬元,那麼真是『廠就會倒閉』。 雖說從人性化管理上講,在重大節日,應該發一些過節費。但從法理上講,是否發過節費,法律並沒強制規定。也就是說,不發過節費,或發過節費,或發多少過節費,是企業的一種權利,完全由企業說了算,不是自己的東西又何必強求?而今,在企業面臨困難的時候,企業還不忘發5塊錢過節費,這顯然是一種象徵意義,既說明企業還沒有忘記員工,也是在告誡員工目前企業經營困難,所有員工應該團結一致,艱苦奮鬥,共克時艱。 企業越是在困難時越要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從而上下一條心,頑強拼搏,扭轉企業被動局面。這就需要企業打造企業文化,使員工感受到企業的文化關懷,增進對企業的親切感,繼而增強對企業的凝聚力。企業一旦發展起來了,員工才能享受到企業文化建設成果,才能享受到企業發展的成果。而今,該企業發5塊錢過節費,雖然提不上桌面,但也是在打造企業文化。畢竟,筆者在行政機關工作了20多年,時下,過中秋節,從來沒有見到單位發一分錢的過節費,過節費在我們單位早已成了過去時。 當然,不是說沒有行政事業單位發過節費,有不少單位還不是在巧立名目亂發過節費。特別是一些國企、壟斷企業的過節費,比公務員一年的工資還要多,有的國企員工在『六・一』兒童節都能領到過節費。相對於這些單位而言,發5塊錢過節費,確實令人難以恭維。但只要換位思考,多站在企業角度考慮,多從2200多名員工能夠就業並拿到月工資的角度上想一想,5塊錢雖小,一份企業文化愛心卻不小。(玫崑崙) 來源:千龍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