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素有『巴蜀鬼才』之稱的作家魏明倫,在四川安仁古鎮建起了一座氣派的二層洋樓,名爲『魏明倫文學館』,明年元旦就將開館。建設以在世作家命名的文學館,魏明倫不是第一個,賈平凹文學館、陳忠實文學館、莫言文學館先後都在幾年前開門營業,然而,魏明倫文學館因地處商業開發區而備受矚目。
按照慣常思維,建設文學館是爲了向後人展示已故文學大家的文學精神和文人風骨,由後人籌資興建,如上海的魯迅紀念館,四川成都的巴金文學館,福建長樂的冰心文學館,延安大學的路遙文學紀念館,這些文學紀念館,重在紀念和緬懷。如今,在世作家卻急急忙忙爲自己建設文學館,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作家熱衷建設文學館,藉此展示個人文學創作的歷程,傳播個人文學思想,更好地吸引讀者關注文學本身,激發他們對文學的熱愛,向大眾普及文學,倒也無可厚非。然而,『建館』的目的卻並非普及文學那麼單純,背後更多地糾葛著無數利益鏈條,諸如商業開發、旅遊營銷等等,不一而足。 以魏明倫文學館爲例,有報導稱,該館坐落於安仁民國風情體驗街區二期,總面積約1200平米,而安仁中國博物館小鎮民國風情體驗街區二期總占地面積24000平米,整個項目由7大商業單元組成。如此看來,魏明倫文學館只是安仁龐大商業系統的一個小插曲,把文學館建在商業區內,完全是個不折不扣的商業經營和炒作行爲。 以普及文學的名義開發作家資源,最終目的卻是爲了追逐經濟利益,如此文學館建設,何來文學的清靜與嚴肅?不過只是『掛羊頭賣狗肉』,作家的名號淪爲地方商業開發的『棋子』,作家『建館』也已經脫離了文學傳播的範疇,淪爲商業炒作的噱頭,文學館建設只不過是充斥著銅臭味的高雅商業行爲罷了。 靠文學館來完成文學普及的任務,顯然是不靠譜的。『文章千古事』。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優秀作家的作品總能讓人深刻銘記,至於作家個人文學館的建設,那都是後人的自發行爲,不是現世作家所考慮的事情。作家該做的,無非是貼近人民,寫出讓大眾拍手稱快的文學作品,建造個人文學館,勞神費力不說,說不好到最後只是爲他人『作嫁衣裳』。這一點,還請我們的作家多多思量,別被一時膨脹的虛榮所左右,文學畢竟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湖南省岳陽市 司念偉 來源:中華讀書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