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民俗學家齊守成:老瀋陽過中秋講究官民同樂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9-28 18:28|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481| 評論: 0|來自: 遼瀋晚報

摘要: 集市熱鬧 月餅流行自來紅    中秋節即將來臨。大家都知道,中秋節是合家團圓的節日,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賞圓月吃月餅。可你知道,老瀋陽人又是如何過中秋節的嗎?近日,本報採訪兩位民俗學家,爲您講述老瀋陽與 ...
集市熱鬧 月餅流行自來紅 
  中秋節即將來臨。大家都知道,中秋節是合家團圓的節日,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賞圓月吃月餅。可你知道,老瀋陽人又是如何過中秋節的嗎?近日,本報採訪兩位民俗學家,爲您講述老瀋陽與中秋節有關的事兒。
  瀋陽著名民俗學家齊守成介紹,中秋節屬於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那這一天爲啥叫中秋節呢?齊守成介紹,中國農曆七、八、九三個月份爲秋季,而八月十五這一天正好是秋季的中間,所以節日名字就叫中秋節,也叫仲秋節。瀋陽老百姓還喜歡叫中秋節爲八月節,又因爲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所以中秋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團圓節。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齊守成介紹,實際上,早在先秦的時候就已經有嫦娥奔月的民間故事,但是正式有了節日活動還是從唐朝開始的。盛行過中秋節是在宋朝,吃月餅則是從明朝開始的。 

  老瀋陽過中秋講究官民同樂
  據歷史文獻記載,在遼瀋地區,中秋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古時過中秋節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與民同樂』。不但老百姓的家中要過節,官方也會搞慶祝活動,與百姓一同慶祝中秋。
  老瀋陽人過中秋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盛況呢?齊守成介紹,包括清代劉世英所著【陪都紀略】、瀋陽名士繆東霖所著【瀋陽百詠】、清末民初的【奉天通志】等史料當中,都曾經對老瀋陽地區過中秋的史實進行過記載。清同治年間,劉世英所著的【陪都紀略】一書中曾提及:『中秋佳節,鐘樓以南,時常魚行,果木俱全。 』『也就是說,在中秋佳節期間,在鐘樓以南這個地方,有一個平時賣魚的這麼個魚市,到了中秋節,這個市場上又賣起了各種水果,種類繁多。 』齊守成解釋。也就是說,在清朝同治年間,我們老瀋陽過中秋佳節的氛圍就已經濃厚,由市場上水果種類就可見一斑。
  老瀋陽人最喜歡的月餅叫自來紅
  清光緒年間的瀋陽名士繆東霖曾寫過一本書叫【瀋陽百詠】,書中有一首與老瀋陽人過中秋節有關的竹枝詞,是這樣寫的:『提漿作饌趁秋風,月餅居然出沈中。終是棗泥滋味好,痴人偏買自來紅。 』
  這首竹枝詞的後面還有一段注釋:『內城諸茶食店,所制提漿月餅最佳。痴人好用自來紅以名貴也。 』
  齊守成解釋,所謂的提漿月餅是京式月餅的一種,就是用蛋白、糖漿和面做成麵皮,再包餡制出來的月餅。自來白,麵皮是用豬油和精白面烤制而成的,麵皮白淨,可以用棗泥、豆沙和豌豆等材料做成什錦餡。自來紅,是用植物油烤製成的,麵皮顏色很深,表面還有一塊黑紅色的圓圈,餡料以清一色白糖、冰糖渣、果仁爲餡。由此可見,在清光緒年間,每逢中秋節瀋陽城的月餅種類就已經很多,而瀋陽人比較喜歡的月餅種類是自來紅。
  談到月餅人,人們只都知道月餅自古是美食,卻不知道在古代月餅還曾經是傳遞軍事信息的工具。
  遼寧大學民俗學教授楊太介紹,元朝的時候,朝廷對百姓的統治嚴酷,退耕還牧的政策導致糧食大量減產,很多人甚至被餓死了。爲了防止老百姓反抗,統治者向每個村莊都派駐了蒙古兵,規定幾家共用幾把菜刀。老百姓忍無可忍,決定揭竿而起。爲了逃避蒙古兵的監視,老百姓借著家家戶戶贈月餅的機會,將約定起義時間的字條夾在月餅當中,成功起義。 記者 吳雙
    專家呼籲:過中秋不要只過『食俗』
  到了現代,人們過中秋節的興味不減,中秋節仍然是一年當中非常重要的節日。但齊守成建議,千萬別在中秋節僅僅過一個『食俗』,以爲吃幾塊月餅和水果就完了。『傳統節日能夠保留上千年延續到今年,就說明它包含了很多文化內涵和很多值得繼承的積極意義。我們在這一天不僅僅要吃月餅,更重要的是重視中秋節的文化意義。它象徵著團圓、團結、和諧。分離的家人要在這一天相聚,一家人分享美食佳餚的過程中,共同去體會一家人團圓、和諧的美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
  楊太教授說,中華民族一向有『尚儉黜奢』的美德,過傳統節日這個美德一樣不能拋棄。『現在中秋節訪親饋友,月餅樣式非常多,中秋月餅也出現了過度包裝、百姓過度追求花樣等等奢侈現象。 』楊教授說,應該在中秋節呼籲傳統的過節方式,不要讓這樣一個傳統節日過得變了味兒。 記者 吳雙
來源:遼瀋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