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聲音』,需要好音樂來成就 毫無疑問,他們都是『好聲音』;而且,之前的種種落寞失意,爲他們的聲音又增加了一層動人的光彩。之前高曉松在談到選秀節目時向記者表示,真正能培養歌手的不是唱片公司,而是生活。問題是,內地流行樂壇需要這些『好聲音』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決定了【中國好聲音】落幕後,他們在音樂道路上還能走多遠。 令人沮喪的是,不少業內人士給出的答案都不樂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唱片公司高層告訴記者:『不需要。』在他看來,『好聲音』選手的身價,只能證明他們目前在演出市場上的價值;這更多是拜這檔電視節目的成功所賜,並不說明樂壇缺少『好聲音』。滬上知名樂評人孫孟晉也向記者表示,『好聲音』需要好音樂,而內地流行樂壇從來不缺『好聲音』,缺的是好音樂;『因爲缺少好作品的支撐,選秀舞台上聽來聽去就那麼一些老歌,要麼就是外國歌曲;因爲缺少好作品的支撐,有些選手已經出道十幾年了,卻一直沒有成名。近年來,內地流行樂壇始終沒有在原創力上有所突破,已經成爲阻礙流行樂壇發展的最重要因素,而這恐怕不是一檔電視節目和幾個「好聲音」能夠解決的。』 據悉,【中國好聲音】的製作方已著手計劃選手們的未來,包括出專輯,特別是4位導師隊伍中最強的學員可能先會以單曲、EP的形式推出,最終還會有個人專輯。不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些操作模式並不新鮮,和先前的『超女』、『快男』沒太大區別;而選秀熱熱鬧鬧進行了這麼多年,真正脫穎而出的始終屈指可數,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好聲音』早已不是流行樂壇的稀缺品。『選秀雖然給樂壇帶來一時的生氣,但對於音樂產業沒有任何意義。』那位唱片公司的高層這樣對記者說。 『跑商演碼頭,唱拼盤演唱會。』孫孟晉這樣總結大多數選秀選手在『後選秀』時代的命運,而這也是很多人對大多數『好聲音』未來的猜想。或許樂壇真的不缺『好聲音』,市場卻需要可以轉換成真金白銀的話題,而飆升的商演價格背後不是對『好聲音』的認同,而是對注意力的追逐。一個人、一首歌、一陣子,選秀節目與其說爲樂壇貢獻了『好聲音』,不如說爲音樂市場貢獻了新的銷售模式。 來源: 文匯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