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文化復興" 最主要的是優秀民族精神的復興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10-8 17:18| 發布者: 夏知| 查看: 1782| 評論: 0|來自: 北京日報

摘要: 當下,『文化復興』成爲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但是倘若問及『文化復興,到底要復興什麼』這一問題,恐怕還真有不少人回答不出來。 無疑,談『文化復興』首先要有『文化』,倘若從來一直沒有『文化』,又何談復興? ...

當下,『文化復興』成爲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但是倘若問及『文化復興,到底要復興什麼』這一問題,恐怕還真有不少人回答不出來。

無疑,談『文化復興』首先要有『文化』,倘若從來一直沒有『文化』,又何談復興?其次還要考慮,即便有文化,如果這種文化已經中斷或早已消逝,也難以談得上復興。如古埃及、古巴比倫的文化雖精彩紛呈,但由於早已中斷,故根本談不上復興。由此可知,『文化復興』首先要建立在文化連續性的基礎之上,斷層的文化是談不上復興的。就此而言,中華民族是有資格談文化復興的,雖然其始終處於盛而衰、衰而盛的坎坷鏈條之中,然而卻頑強地保持著文化的連續性。

其實對於『復興什麼』的回答,關鍵取決於怎樣理解文化的內涵。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這個定義實質上把文化分爲物質與精神。不過,這個定義過於籠統,還有一個較爲具體的方法。如蘇聯著名社會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先生把文化一分爲三:器物層面,即生產、生活工具層面;組織層次,即社會、經濟、政治組織等制度層面;精神層面,即人的倫理、價值取向層面。無疑,此種分類方式實則同馬克思的文化內涵是一致的,只不過更爲具體而已。若將文化作如是觀,那麼我們可以知曉,就器物層面與政治、經濟、組織制度層面而言,我們似乎無需復興,因爲作爲具體的器物及諸種政治、經濟制度層面的東西,早已湮滅於歷史的進程中。因此,我們無需復興諸如獨輪車、犁、耙等器物、工具,也無需『復興』古代的分封制、科舉制等組織制度。器物和制度層面的東西,當然有其研究價值,不過更多地體現於歷史學、考古學等領域,實無『復興』之必要。這樣看來,『文化』復興就自然聚焦於『精神』、價值層面了。

【周易・繫辭】可謂最早對文化進行定義的,『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主要指的就是精神、價值。客觀地講,影響中華民族進程的學說可謂派別紛爭、群雄並起,橫向看,先秦有儒、道、墨、法、農、陰陽等諸子爭鳴,宋代有心學、理學之並列;縱向看,有先秦諸子、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明清樸學等,思想紛呈。那麼到底要復興哪一派或者哪一段?事實上,我們今天所倡導的文化復興,既非哪一段,也非哪一派,而主要是復興貫穿於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優秀民族精神,復興的是無數先哲在歷史的過濾之後沉澱下來的智慧精髓。概括起來,我們的『文化復興』至少應包含以下諸方面:自強不息、革故鼎新的創造精神;厚德載物,有容乃大的包容品質;崇尚團結、維護統一的優良傳統;天人合一、物我共存的生態理念;協和萬邦、和平相處的政治智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英雄氣概;禮賢下士、任人唯賢的用人之道;仁愛、中庸的處世智慧;空靈、中和的藝術精神,等等。筆者以爲,這才是我們文化復興的主要內容。

倘若不明了『文化復興』的含義,以爲把『古人』的東西『全盤托出』,重新包裝一下(如當下『宮廷戲』的泛濫和無節制的『穿越』),以爲那就是『復興』,勢必造成『文化復興』的庸俗化理解,甚至是對文化復興的褻瀆。當然,文化復興,既要繼(傳)承,更意味著發展和創造,注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與時攜行』的創新精神――創新中的繼承乃是真正的繼承,只有把文化理念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傳統文化精髓同現實結合起來,才能在繼承的基礎上去開拓新的文化空間,我們也才能真正達成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


來源:北京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