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波認為,對於現代人來說,不僅要查字典,還應讀字典,應把它當成小型的百科全書來讀。 小小的【新華字典】,已出了整整11版。 很少有人知道兩個事實:首先,它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漢語書籍,前後共出版了4億多冊,即使從全球範圍看,也高居次席,僅遜於【聖經】。第二,為了讓農村孩子們買得起,一直以來,它的價格相當於一斤肉。 陪伴着幾代人的成長,包容了太多的辛酸與感動。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呢?為此,【北京晨報】專訪了商務印書館副總編周洪波先生。 【新華字典】為什麼變薄了 北京晨報:【新華字典】已出了11版,新版的最大特色是什麼? 周洪波:自1953年出版以來,【新華字典】共出了11版,按我們行內的說法,叫『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難能可貴的是,即使在『文革』期間,維護、修訂工作也沒受太大的影響,繼續為文化普及做出了貢獻。新版最大的特色,在於以學術為導航,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學術含量提升了。主持這次修訂工作的是著名語言學家江藍生先生,江先生是呂叔湘的關門弟子,以後長期與呂先生在一起工作。江先生身體力行,不僅對修訂原則進行了全面梳理,還親自做了許多修訂樣條。 北京晨報:感覺新版【新華字典】不如小時候用的老版厚,這是為什麼? 周洪波:這是因為造紙工藝進步了,過去紙的品種少,也比較粗糙,現在都用字典紙,它比普通紙薄,韌度卻更強。新版【新華字典】的篇幅比老版要多,因為在編輯上,一般是只增不減。 增刪詞彙有根據 北京晨報:新版增加了很多新詞,並刪除了一些舊詞,為什麼要這樣做? 周洪波:語言隨社會發展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會留下一些『語言化石』。比如上世紀50年代的馬達、馬力、煤油、合作社等,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變化,便收了進來,但今天人們已很少用這些詞。而現代語言變化之快,出乎人們的想象,1995年互聯網開始風行,短短10多年,與網字組成的新詞已經有五六百個,去年是『微博元年』,可到今天,與之相關的詞已達上百個,這麼多新詞都收進來,就成了一本『胖字典』,所以要刪除一些查檢率低的詞,以方便讀者使用。 北京晨報:增刪詞彙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周洪波:從2005年開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每年都會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通過大量的調查與分析,具體展示了漢語詞語變化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幾年來都有網絡詞語的發布,還有排行榜,國家語委主持新詞的發布,對這個情況,大家可能還不太了解。 編輯:秋痕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