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庸俗淺薄不足以成大業 文化才是旅遊之"芯"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10-10 23:55| 發佈者: 濟世| 查看: 1610|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隨着恩格爾係數的不斷下降,文化消費越來越成為消費的熾點和支點。中秋國慶雙節長假的旅遊熱,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據測算,去年我國居民以旅遊為主體的消費規模大致在28568億元,相當於GDP的6.05%。特別惹眼的是 ...

隨着恩格爾係數的不斷下降,文化消費越來越成為消費的熾點和支點。中秋國慶雙節長假的旅遊熱,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據測算,去年我國居民以旅遊為主體的消費規模大致在28568億元,相當於GDP的6.05%。特別惹眼的是,這一規模和比例還在快速增長,以至於經濟學家不得不把旅遊核定為風頭正勁、風光無限的朝陽產業。

有一種俏皮的說法,認為所謂的旅遊,其實就是從自己呆膩了的地方跑到別人呆膩了的地方走走、看看。這說的只是一種現象,把旅遊當作一般意義上的異地觀光。其實,旅遊絕非僅僅是為了圖新鮮、趕時尚、獵獵奇、開開眼,從本質和內涵看,是一種社會體驗、動態學習,是一種心志的歷練和情韻的釋懷,更是一個認知擴大、提升的過程,是對社會對人生的個性化體察與流動式感悟。特別是在增長知識、陶冶性情、開闊視閾上,旅遊尤具優勢和魅力。

古人不僅把『行萬裏路』和『讀萬卷書』相提並論,而且儼然將二者視同完善人格和達臻進取的必由之路。先秦諸子如此,從司馬遷到顧炎武的幾乎所有精神巨擘亦如此,至於徐霞客、酈道元等人,就更不待說了。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同樣不失為一條走向豐贍與賢達的人生路徑。旅遊不僅將這條人生路徑拓寬了、延長了,更賦予其新的社會內涵和時代精神,越來越社會化、大眾化、產業化、時尚化。

這種情況下,我們特別需要發掘旅遊的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在力促旅遊回歸文化、承載文化、凸顯文化的同時,更應激揚旅遊潛在的文化元素與文明粹質,使文化滋養和精神浸潤成為旅遊的靈魂,使旅遊秉有促學、博識、明理、悟道的功能,讓人們既享受閒適、愉悅心旌,又汲取知識、感悟人生;既豐富閱歷、開闊視野,又陶冶性情、曠達胸襟;既偎依山水、鑑證史跡,又升華思想、振奮精神。讓文化資源豐富的地方,更好釋放旅遊產業的潛力和魅力,進而吸引人、感動人、豐富人和提升人。

旅遊一旦散佚或背離了文化,或是一旦文化元素缺失和文化含量被稀釋,便極易陷於庸俗和淺薄,對旅遊的發展形成阻滯與障礙。在一些旅遊城市和景點,都存在着過度商業化和市廛化的現象,叫賣聲和嘈雜聲響成一片,很難讓人體悟到景致中的文化韻味、聆聽到古建築中的歷史迴響。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歷史和自然的遺蹟越來越少,而人工『打造』的偽景致、假古董卻越來越多,不僅使人無緣識得經典景致的真實面目,更會受到假信息和偽史跡的污染與誤導。特別是在一些熱點地區,旅遊俚俗化、娛樂化、戲謔化的現象相當普遍,加上導遊素質不高,遂使整個旅遊中的文化蕩然無存,凸顯的只是淺薄、媚俗與逐利。

文化是旅遊之『芯』。只有找回文化的精魂,才是發展旅遊的康莊大道和內在動力。這同時也是營造精神家園與構建社會文明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抓手。(艾斐)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