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集大型紀實性主旋律革命史詩大片【國家命運】正在央視一套熱播。此劇用紀實手法還原『兩彈一星』研製過程中的歷史秘密,毛澤東、周恩來等領袖人物操著略含湖南口音、蘇北口音的普通話,這些話語雖然經過『改良』,已不是『原汁原味』的地方方言,但對於近年來只能說字正腔圓的普通話的電視劇來說,仍然令人耳目一新。
方言限制有鬆動 在【國家命運】中,希望擁有自己國家核武器的毛澤東撫摸著在廣西發現的鈾礦石,深情地用帶有湖南鄉音的普通話說:『有了這個東西,我毛澤東少活幾年也可以啊!』同樣,陳賡大將爲了將一批技術人才輸送到籌備中的飛彈研究院去,遭遇有些大學不肯放人,心急之下竟把周總理堵在廁所門口談話,周恩來用『蘇北普通話』笑道:『陳賡,也就你,找人辦事敢跑到廁所里來。』 這令人感到,有關方面對影視劇中領袖人物說家鄉話的限制似乎已有一絲鬆動。還記得,三年前,一批建國60周年獻禮劇緊急重新配音,如【決戰南京】中毛澤東、周恩來等原本都說方言,最後只好緊急配音改說普通話,爲此劇組損失約30萬元;獻禮大片【建國大業】也讓片中本來講方言的毛主席、周總理等改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在網上引起不小爭議。 聲音幫助塑角色 去年在央視一套播出的大型史詩劇【東方】也由於不准劇中領袖人物說方言,讓扮演鄧小平的特型演員盧奇連連叫苦,他在鏡頭前用四川話表演,後期要讓配音演員配上普通話。盧奇說:『小平同志本來就說四川話,我用四川話演戲,更能貼近人物,找到角色的感覺。』配音反而讓人物塑造打了折扣。盧奇表示,聲音也是角色塑造的有機組成部分,聲音弱了,這對角色是個遺憾。紅色偶像劇【我的青春在延安】導演桑華也表示,女主人公蕭湘是湖南女孩,她奔赴延安,毛澤東見了這位小老鄉,能不說家鄉話嗎?如果說普通話,反而讓人覺得不真實。 凡事不應一刀切 三年前,廣電總局重申,除地方戲曲片外,電視劇應以普通話爲主;電視劇中出現的領袖人物的語言要使用普通話。網上調查顯示,六成網友反對。有人說講普通話不像毛爺爺,也有人說講普通話的鄧爺爺不親切。這次【國家命運】中領袖人物的鄉音『趨於普通話』,沒有太難懂的成分,既沒有違反『應以普通話爲主』的規定,也適當考慮了民意和藝術所需。 影視劇推廣普通話沒有錯,但不能以『扼殺』方言爲代價。實際上,影視作品使用方言產生了大量優秀作品,僅以電視劇爲例,就出現過【士兵突擊】【孽債】【金婚】【武林外傳】【我的兄弟叫順溜】等。這些作品從未對推廣普通話產生過衝擊,相反,這些年某些方言倒是有生存危機了,如上海孩子不會說滬語引發廣泛關注。 實際上,央視也從未拒絕用東北方言拍攝的【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等;央視春晚也年年高調聘請用東北話表演小品的趙本山。由此,憑什麼不准電視劇中的領袖說點家鄉話呢? 記者 俞亮鑫 來源:新民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