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莫言熱後冷思考:或能改變中國不樂觀的閱讀現狀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10-15 23:45| 發布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634| 評論: 0|來自: 成都日報

摘要: 莫言得諾貝爾文學獎那天晚上,消息如同水銀瀉地,撲撒到網絡的任何一個角落,整個微博都沸騰了,滿屏都在說莫言,刷屏的人快要把網絡刷爆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奧運會都開過的中國人為什麼這樣重視莫言獲 ...
莫言得諾貝爾文學獎那天晚上,消息如同水銀瀉地,撲撒到網絡的任何一個角落,整個微博都沸騰了,滿屏都在說莫言,刷屏的人快要把網絡刷爆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奧運會都開過的中國人為什麼這樣重視莫言獲獎,可能是因為文學夢想更容易牽引出每個人的童年記憶、少年追求、青年理想,更容易把古代中國人汪洋恣肆的神思飄揚,把我們對未來的期許嚮往都煥發出來。以至於,當這個遲來的、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文學獎突然來臨的時候,我們興奮難平、不能自持。男女老少,文人墨客,販夫走卒,平時從不讀小說的人,都煥發出了少有的集體激動。
  這一定是一個好事情,至少,在文學被冷落了好久以後。突然之間,借着莫言獲獎的東風,全社會都來關注它,全社會都來議論它,大家爭先恐後地來到書店,來到網上,把莫言的書搶購一空。
  可是,許多事情在經歷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後,還是需要有人在一旁說一些冷靜的話,比如奧運會的聖火緩緩熄滅後,我們是否應該仔細思忖一下:熱鬧過後,我們怎麼樣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把奧運精神堅持下去,在日常生活中,把全民健身搞得更好,讓我們整體的國民身體和精神的健康持續進步? 
  在莫言熱潮來時,我們要看到,其實,這些年來,中國人的閱讀狀況尤其是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非常不容樂觀。感性一點看,我們身邊喜歡看書、喜歡看文學作品的人越來越少,我們周圍的書店在一個一個地消失,我們以前喜愛的文學雜誌越來越難覓蹤跡,我們關注的明星越來越多,我們知道的作家越來越少。理性一點看,有人做了一個統計,中國公民每年平均閱讀量為0.7本書,而日本為4本,韓國7本,法國11本。
  有許多人也不是不閱讀,他們勤奮地上網刷博,馳騁在信息的海洋當中,人們越來越滿足於網上碎片似的淺閱讀,沒有時間,或者就乾脆沒有時間去閱讀一些嚴肅的文學作品,有的人甚至一走進書店,看到一排排琳琅滿目的書就出現生理性頭暈現象。也有許多人平常被太多事務性的事情纏身,很少有時間閱讀,久而久之,甚至認為與其花時間閱讀,不如花時間搞人際關係,前者太縹緲,後者更實惠。閱讀多了,沒準讀成了迂夫子,成為大家的笑料。
  有人說,文學是一個民族的土壤和河流,平時人們都去欣賞土壤上長出來的糧食和鮮花,去讚美河流當中盪起的浪花。沒有去注意,如果沒有深厚的土壤給予我們養分,沒有源遠流長的河流給予我們歷史和心靈的資源,我們會沒有底氣和方向。文學家是一個社會的良心,他的所思所想,他的憂患和歌詠,他的痛楚和喜悅,能夠深深地影響讀者的心靈。
  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一定和屈原杜甫蘇東坡有關,一定和【詩經】有關,一定和唐詩宋詞有關,一定和【紅樓夢】有關。儘管今天我們身處極速發展的時代,但是,如果我們越來越疏於閱讀,遠離文學,我們的心靈就會越來越乾枯無趣,我們的發展就會越來越受局限。
  莫言得獎,全民關注,這本身也說明,我們其實在內心深處始終有一種對文學的渴求,其實也就是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渴求。
  莫言熱潮之後,讓我們重視閱讀,每年多讀幾本書。
  (鋒子)
來源:成都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