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申遺,參與其中的有13個部委、8個省市、35個城市,保護的範圍涵蓋3400多公裏和1000個遺產點,任務艱巨、壓力重大。眾所周知,申遺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運河,要在運河沿岸營造良好的生活場以滿足民生需要,建構獨特的文化場以彰顯運河文脈,呵護自然的生態場也滋養生存環境,這是歷史賦予時代的使命,這需要當代的運河城市給以更多的付出。 在大運河申遺的前期準備工作中,運河沿岸城市在成立機構、普查遺產、編制文本、制定方案、設立規章、宣傳推廣等方面努力作為,成效顯著。不過,運河申遺畢竟是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巨大工程,雄厚的物質支持是成就遺產保護事業的重要保證。在進入35個運河城市聯盟之後,有的城市能夠積極主動地以政府為先導,發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開拓不同渠道全力配合,形成了有效推進申遺工作的合力。而有的城市則不然,在加入申遺城市聯盟之後,各項工作的落實進展緩慢,坐等國家的支持、財政的撥款,甚至把申遺作為獲得實惠的平台,以『等、靠、要』的姿態被動行事,顯然,這將對大運河申遺的整體行動極為不利。 時不我待,在大運河申遺的關鍵時刻,運河城市需要眾志成城,迎難而上,方能挺立潮頭,立於不敗! (平 道)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