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條件下找到圖書 4

家禮PDF

朱子全書

【家禮】又稱【朱子家禮】,原載【朱子全書】第7冊。 【家禮】是朱熹所有著作中流傳最廣,受眾最多的書籍。自其成書之宋代起,直至滿清,但凡私塾書院,俱以為教材,是學生必學內容。然而,也有人考究得出,【家禮】並非朱熹所著,乃是宋人偽托之作。 【家禮】見世之後,歷經三山楊氏,以及上饒周氏,先後考訂,並托朱熹之名刊行於世。而書中謬誤者眾,後人雖然有所質疑,卻因朱熹之名而盲從。明代邱濬作【家禮儀節】,提出疑點,並指出了其中數十條謬誤。【四庫全書總目】亦指出書中部分論述與朱熹晚年觀點不合,滿清時人王懋竑著有【白田雜著】,其中的【家禮考】篇考究認為【家禮】非朱熹所著:『【家禮】非朱子之書也。』 【家禮】一書敘述的是禮儀具體情節,主要包括冠(䈂)禮、婚(昏)禮、喪禮、祭禮等禮儀的細節情形。可以說,【家禮】是宋代以後,庶民接受儒學教化的產物,而在之前,儒學教化的對象一直是中國特有的士族階層,所謂士族,就是以『學而優則仕』為目的的讀書人,亦稱士人。士人作為讀書人,對儒學的造詣都比較深刻,其禮儀學習一般來自儒學經典【儀禮】【禮記】等,像【家禮】這種『形而下』,不講義理只講具體操作情形的書籍,並沒有存在的必要。在宋代以前,『禮不下庶民』,庶民一般只是粗糙地參照、模仿士族鄉紳。 【家禮】可以說是儒學宗教化的初探著作,與【弟子規】一樣,是一部具體化、細節化、形象化的宗教教條,專供平民百姓規範日常行為之用。由於平民百姓學識淺薄,並未能深入理解這些禮儀的內涵,只是作為行為規範嚴格執行罷了,即便其中有謬誤也不能認識得到,因此本書在千百年來流傳過程中,成為庶民受眾廣為歡迎,人人必學的書籍,卻不為士族所用,甚至士族階層對其中的謬誤(與儒學義理衝突)直接批判並抵制。 【家禮】既然收入【朱子全書】,即應修訂補正,再流諸民。讀者在閱讀學習本書時,亦當謹慎思辨。

性理字訓

程若庸

【性理字訓】傳南宋程蒙齋先生端蒙撰,程達原先生若庸補輯,大明朱楓林先生升又增善字一條。今多疑者,不能掩其瑜也。【性理字訓】編撰的宗旨,是方便兒童入門學習理學。本書是程端蒙創編,並由後學增補的一本理學基礎知識的啟蒙教材。 【性理字訓】全書分六卷,為造化第一、情性第二、學力第三、善惡第四、成德第五、治道第六。程端蒙初撰共三十條,體裁類似現代詞典,內容來源是從【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以及朱熹的【四書集注】中提煉而來,對三十個理學範疇的知識點,加以通俗疏釋,和以聲韻,以便於記誦。提煉出來的三十條有:命、性、心、情、才、志、仁、義、禮、智、道、德、誠、信、忠、恕、中、和、敬、一、孝、悌、天理、人慾、義利、善、惡、公、私等,語句多為四字一句,琅琅上口,容易記憶。 程若庸增補並編目為造化、性情、學力、善惡、成德、治道六門,條目增至一百八十三條。明朝初期朱升又增加善字一條,摭採袁甫之說增補完善為一百八十四條。 增補後的一百八十四條: 造化:太極、元氣、陽、陰、天、地、乾、坤、五行、五材、元、亨、利、貞、道、器、帝、魂、魄、鬼神、易、變化、神化、道體、造化 情性:天道、人道、命、分、理一、分殊、氣、質、人、物、天命、人事、性、心、情、良知、良能、魂、魄、靈、才、志、意、仁、禮、義、智、道、理、德、業、誠、信、中、和、大本、達道、大德、小德、體、用、本、文、彝、庸、明德、至善、浩氣 學力:教、學、習、小學、大學、格物、致知、力行、敬、一、恕、弟、主靜、慎獨、養正、致曲、博文、約禮、尊德性、求放心、知言、養氣、剛、勇、養、動心、忍性、克己、復禮 善惡:天理、人慾、道心、人心、義、利、公、私、上達、下達、善、惡、過、剛惡、柔惡、自暴、自棄、驕、吝、尤、悔、狂、狷、強、弱、小道、異端、吉、凶、幾、復 成德:知至、知止、知崇、禮卑、盡性、盡心、意誠、心正、止、定、弘、毅、充、達、生知、安行、聖、賢、踐形、至命、不動心、不逾矩、道統、一貫、天德、良貴 治道:善政、善教、禮、樂、經、權、典、則、法、正己、新民、時中、絜矩、過化、存神、皇極、天子、大順、小康、王、霸

傳習錄

王陽明

【傳習錄】是王陽明與其門生的書信集錄,由其門生徐愛、薛侃、南大吉、錢德洪等先後集撰匯編而成。 王陽明將其發明的心學理論分別論述於與諸門生的書信來往中,研究這些書信是研究發展陽明心學的主要渠道。 此版本【傳習錄】原名【傳習錄注釋白話翻譯版】,今已廣泛流傳於網絡之上,作者佚。編者重複收錄於華韻國學網,一是由於網絡流傳版本排版不明晰,不利於閱讀,而且多有錯漏,二是利於編者對陽明先生的【傳習錄】加以解讀。 流行本【傳習錄】包含上卷中卷下卷三卷,共十九篇目:1、徐愛錄之心即是理;2、陸澄錄之格物無分動靜;3、薛侃錄之『一以貫之』的功夫;4、錢德洪序;5、答顧東橋書之知行合一;6、答陸原靜書之元神·元氣·元精;7、答陸原靜之良知即是未發之中;8、答歐陽崇一之萬物皆備於我心;9、答羅整庵少宰書之正心誠意;10、答聶文蔚之人即天地之心;11、答聶文蔚之致其良知;12、訓蒙大意示教讀之劉伯頌等啟蒙之道;13、教約之神而明之;14、陳九川錄之戒懼恐懼在心念;15、黃直錄之過分矜持亦弊端;16、黃修易錄之生之謂性;17、黃省曾錄之良知是造化的精靈;18、黃以方錄之一草一木皆有理;19、錢德洪跋之輾轉刊行。編者依據明版篇目,將流行本第5篇目【答顧東橋書之知行合一】分編出【啟問道通書之磨練於事上】 【傳習錄】模仿【論語】僅記錄王陽明與其門生的語錄,但其用語半文半白,且對於各理論觀點又未能形成系統化理論;又,【傳習錄】中的理論觀點,僅經諸門生的實踐驗證,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及毛澤東思想,與【傳習錄】,存在一定的理論衝突;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經過歷史充分論證的定論,與知行合一的思想就存在根本上的衝突。因此對於【傳習錄】的學習,需要我們進一步加以實踐驗證。

孔子家語PDF

孔子,弟子

【孔子家語】,也稱【孔氏家語】【孔聖家語】【儒家者言】,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的語錄,【論語】是其精粹版本,但【孔子家語】所記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與【論語】有很大出入,許多地方甚至是南轅北轍的,但也有許多時候,【家語】相當於對【論語】的註解。歷代均認為【孔子家語】是偽書,但近代考古發掘的【儒家者言】,在一些章句上與【孔子家語】是相近或相符的。我們認為,【孔子家語】是經過了大量篡改的,或許其原始版本,在言行思想上與【論語】是一致的,但後世添加或篡改了許多章句,比如書中大量出現孔子師詢老子的語句,而老子究竟是否是東周的老聃,沒有確切的史載說明,【道德經】也是漢朝才出現的,最早版本雖然是戰國楚簡,但內容與流行本很不同,而且『絕聖棄智』的思想,具有深刻的戰國思想印記(反禮制),卻少了許多三代到春秋時期官學禮制的內容,因此,可以說【孔子家語】中孔子問道老聃的語句,是十分明顯的偽造痕跡。我們建議讀者在學習【孔子家語】時,應當以【論語】為準則,但凡與【論語】衝突的章句,都應當謹慎對待。 【孔子家語】最早流行版本是三國時期,曹魏王肅注本,共十卷,而最早的相關記錄,則在【漢書·藝文志】,謂之孔子門人編撰,共二十七卷。二者顯然差別很大,唐朝顏師古註解【漢書】時就指出,【藝文志】記錄的【孔子家語】『非今所有家語』。 【孔子家語】版本繁雜,再加上歷代不入主流,並沒有形成廣泛採用的流行版本,因此【孔子家語】歷來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當然,也可能是由於一些人所謂的『諸弟子各自為記,不盡相同』。今天互聯網上流行的古籍,特別是儒家道家經典,一些人隨意篡改內容,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本書特地選取了兩本明代的【孔子家語】,這兩個版本均做了句讀標點,再加上明代學者的註疏,能儘量幫助讀者理解其中內容,因此,這兩個版本,都極具閱讀價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