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條件下找到圖書 19

【鹽鐵論】白話文版

西漢桓寬

‌‌【鹽鐵論】是西漢時期的一本政論性散文集,由‌桓寬根據『鹽鐵會議』的記錄整理撰寫而成‌。書中詳細記錄了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召開的鹽鐵會議,會上以賢良文學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為代表的雙方,就鹽鐵專營、酒類專賣、平準均輸等財經政策以及‌屯田戍邊、對匈奴和戰等重大問題展開了激烈辯論。‌ 【鹽鐵論】共分為五十九篇,前四十一篇記錄了會議的正式辯論過程及雙方的主要觀點,後十九篇則討論了會議結束後雙方對外交策略和法制等問題的爭論‌。該書不僅保存了豐富的經濟史料,還反映了西漢時期的經濟思想和政治觀點。

增廣賢文

眾人匯編

【增廣賢文】是明朝時期,由多人匯編的兒童啟蒙書目,亦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集匯了古今格言、諺語。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又經後來多人的不斷增補,才成為現在的模樣。因此本書並無單一的作者,據考,滿清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重訂過,匯入許多民間創作的智慧。此本【增廣賢文電子版全書】即是編者在其基礎上,擴展並重編了許多文句及其排序而成。 【增廣賢文】內容層次大致如此:一、人及人際關係;二、命運;三、如度何處世;四、對讀書的看法。 【增廣賢文】從表面上看似乎雜亂無章,但只要認真通讀全書答,不難發現有其內在的邏輯。該書對人性的認識以儒家荀子『性惡論』思想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回察社會人生。親情被金錢污染,『貧居鬧市無人問,答富在深山有遠親』;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五燈會元】一七:『大眾寶峰何似孔夫子?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小孫屠】:『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酒在此。』 【增廣賢文】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釋道各家經典,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讀懂,通過讀【增廣賢文】同樣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增廣賢文】還是諺語的選集。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家風家訓大全

華韻書館

【家風家訓大全】是一部名人家訓大全,收錄有許多歷史名人的家訓家規全文。 目前已經收錄的家訓全文有:方孝孺·幼儀雜箴,袁氏世范,朱柏廬治家格言,諸葛亮誡子書,周公誡子書,薛瑄戒子書等。 未來將繼續收錄以下家風家訓:錢氏家訓,陸游家訓,嚴氏家訓,德川家康家訓,李氏家訓,張氏家訓,劉氏家訓,包拯家訓,章氏家訓等,排列不分先後順序,更多名人家訓、經典家訓,歡迎廣大同仁賜稿。 【家風家訓大全】編錄說明: 家風家訓是古代宗族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訓時常與家規合稱,但二者其實不同,如果說家規類似於國法,那麼,家訓類似於治國之術。 百度百科將家訓定義為『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是不太準確的。家訓確實是對子孫的教誨,但確立家訓的,並不是家庭,而是家族,或者說宗族。首先,家訓對於寥寥數人的家庭意義不大;其次,名門望族的家族,人口眾多,家族成員囊括妻妾及各自子女,為父的對於子女難以一一親身管教,因此需要家訓營造家風,維持家道;還有,已經發展出多代的宗族,為保障族內諸家族、家庭之間的良好關係,為保障宗族團結,需要建立家訓。 家訓的傳承,有時獨立成冊,有時附於族譜之內,有人統計過,我國史上曾經出版過的名人家訓多達一百二十多部,而附於族譜的家訓則不計其數。 家訓文化產生於兩千年前的先秦時代,當時的古人已經認識到家教對於幼兒的訓誡誘導,可以『習與智長,化與心成』,而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下安定,基於國家治平,國家治平基於家族興旺,家族興旺基於個人修養,因此建立家訓不止是家族的內部事務,也是國家應當倡導的文化政策。正所謂:『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德,一國興德』、『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 近代傳統文化出現斷層,迄今將近百年,家訓族譜的傳承在鄉村地區已經斷續至少兩代人,城市裡的居民,更是斷續多代,要復興家風家訓,絕非易事。 借鑑名人家訓、古代家訓,是復興家風家訓的重要辦法,本書將儘量搜錄諸本的多版本,以便讀者全面參考。更多的名人家訓,更多的版本歡迎讀者賜稿:admin@hygx.org

資治通鑑白話文

金色轟炸機

【資治通鑑】是我國第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作者司馬光,共294卷,起於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的三家分晉,止於五代十國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的征淮南。 資治通鑑講的是朝代更替、民族興亡的歷史事件,並從文化、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及其與朝代、民族興亡的關係,來敘述、評論各個歷史事件的成因,及可借鑑的地方。 【資治通鑑】原文全文共二百九十四卷,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用十九年的時間編著而成。【資治通鑑】記載的歷史,開端於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四百零三年,結束於唐亡以後的五代,具體是後周世宗時期顯德六年,即西元九百五十九年,跨越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資治通鑑】作為編年史,不例外地以時間為順序,各年號發生的事件為記載對象。如政治事件,相關的政治人物如何建立政權,並由於政治鬥爭而導致政權衰敗,最終更替。對這些政治事件及政治人物的記載,通常會做『由表象透視內質』的評價,這些評價會包括『智慧,陰謀,道德,時勢』等方面的分析。 【資治通鑑】的編年體,在中國官修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借鑑作用,通常是模仿的對象。 【資治通鑑白話文】是作者『金色轟炸機』譯註【資治通鑑】的白話版。本書相對於文言文原著,較為易懂;相對於純白話文版,又多了文言文原文,有利於讀者理解原意。同時,大量對照地閱讀文言文及其對應的白話譯註,對讀者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很有幫助。

孔子家語

孔子,弟子

【孔子家語】,是在王肅注本基礎上,參校明朝萬曆十七年吳嘉謨集校的【孔聖家語圖】而成。篇次排序及內容俱以吳嘉謨集校本為準。 【孔子家語】書中有王肅注語,用土黃色小字書寫,也有吳嘉謨及延章注語,俱用淡藍小字書寫,其中吳嘉謨注語,又吳曰開頭。 【孔子家語】或謂偽書,主要是其中有許多章句與【論語】及【禮記】等意旨有異,甚至衝突。為此,延章決定以明朝吳嘉謨集校本為正本,逐篇解讀【孔氏家語】,希望能從前賢的註解中,甄別【孔子家語】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偽文,並解讀、闡發、實證、應用【孔子家語】中符合【論語】及【禮記】意旨語句,以便對於讀者學習【孔子家語】能有所幫助。 【孔子家語】也稱【孔氏家語】或【孔聖家語】,現代考古挖掘文獻發現,【孔子家語】極可能原名【儒家者言】。 【孔子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的語錄,【論語】是其精粹版本,但【孔子家語】所記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與【論語】有很大出入,許多地方甚至是南轅北轍的,但也有許多時候,【家語】相當於對【論語】的註解。歷代均認為【孔子家語】是偽書,但近代考古發掘的【儒家者言】,在一些章句上與【孔子家語】是相近或相符的。我們認為,【孔子家語】是經過了大量篡改的,或許其原始版本,在言行思想上與【論語】是一致的,但後世添加或篡改了許多章句,比如書中大量出現孔子師詢老子的語句,而老子究竟是否是東周的老聃,沒有確切的史載說明,【道德經】也是漢朝才出現的,最早版本雖然是戰國楚簡,但內容與流行本很不同,而且『絕聖棄智』的思想,具有深刻的戰國思想印記(反禮制),卻少了許多三代到春秋時期官學禮制的內容,因此,可以說【孔子家語】中孔子問道老聃的語句,是十分明顯的偽造痕跡。我們建議讀者在學習【孔子家語】時,應當以【論語】為準則,但凡與【論語】衝突的章句,都應當謹慎對待。 【孔子家語】最早流行版本是三國時期,曹魏王肅注本,共十卷,而最早的相關記錄,則在【漢書·藝文志】,謂之孔子門人編撰,共二十七卷。二者顯然差別很大,唐朝顏師古註解【漢書】時就指出,【藝文志】記錄的【孔子家語】『非今所有家語』。 【孔子家語】版本繁雜,再加上歷代不入主流,並沒有形成廣泛採用的流行版本,因此【孔子家語】歷來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當然,也可能是由於一些人所謂的『諸弟子各自為記,不盡相同』。今天互聯網上流行的古籍,特別是儒家道家經典,一些人隨意篡改內容,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朱子家訓

朱熹,朱用純

【朱子家訓】曾用於【朱熹家訓】及【朱柏廬治家格言】的別稱,為方便讀者查找閱讀,如今並為一書。並由校錄者延章先生分別對兩書的全文原文進行翻譯、注釋並解析。 【朱熹家訓】(下稱為朱熹【朱子家訓】)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家訓,摘自【紫陽朱氏宗譜】,通篇僅三百餘字,簡要地闡明了修身齊家的方法,後世譽為千秋萬代也不過時的『治家之經』。 朱熹【朱子家訓】主要敘述儒家五常,也是朱熹的為人處世準則:仁義禮智信。本書內容字字珠璣,有三要旨:一、在家務家庭親睦,二、處世務人際和諧,三、為官務重德修身。 俗話有講:做官先做人,官清先家清。朱熹【朱子家訓】篇幅雖短,但確為入仕者應當研讀、實踐、傳揚的經典家風家訓。 【朱柏廬治家格言】又名【治家格言】(下稱朱柏廬【朱子家訓】),是明末清初時期,理學家朱柏廬為子孫後代立下的治家格言。 相較於【朱熹家訓】,朱柏廬【治家格言】的訓言顯得教條化、細瑣化,用辭通俗化,內容側重於具體的言行禁忌,而【朱熹家訓】則側重於義理說明,伸張綱目。

千字文

周興嗣

【千字文】是我國古代較早的童蒙教材,至今已經流傳一千四百餘年,其知識點涵括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眾多學科,因此歷朝歷代均被用作『小學』啟蒙教材,是最佳的兒童讀物。 【千字文】是南北朝時期梁朝(南朝)周興嗣所著,全文一千字不重複,以四言詩的格律編寫。 對於千字文的創作,有說法是,南朝梁武帝為了方便諸王學習書法,令殷鐵石收集了王羲之書法作品中一千個不同的字,並將這些字的拓片交給周興嗣,令周興嗣將其編成有內容意義、文化知識、格律音調,讓人喜歡誦讀的文章,最終創作了【千字文】。 周汝昌教授在其【千字文小引】中如此評價【千字文】:『無論是從內容來講,還是從語言意義來說,【千字文】都是一部通古達今的奇才之妙作。只這一層已然值得傳世不朽了,哪知又加上了另一層重大的光彩,就是這一千個右軍的零字——幾乎成了廢物的敝文,一下子變成了一份長篇大幅的書法絕作,而且是由右軍的七代孫智永臨寫出全文,這篇一氣呵成之作早已改變了零散字湊成的那種氣勢。』

荀子

荀子

【荀子】是一部開闢後世諸子百家的過渡性著作,是冉雍的弟子,即荀子及其弟子,所整理的記錄自己或他人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其中絕大部分是荀子自己整理的。 【荀子】共有三十二篇:勸學、修身、不苟、榮辱、非相、非十二子、仲尼、儒效、王制、富國、王霸、君道、臣道、致士、議兵、強國、天論、正論、禮論、樂論、解蔽、正名、性惡、君子、成相、賦、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堯問。前廿七篇里有數篇如【議兵】、【大略】等由荀子弟子整理。 【荀子】一書主要特徵是語言邏輯。如果說春秋時期的儒家,注重實踐、行動,先實踐後總結立論,那麼,【荀子】剛好相反,注重於言辭說理,缺乏實踐辨證。但是書中語言組織,邏輯嚴密,分析透闢,善於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強議論的氣勢,語言富贍警煉,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當然,過度注重語言邏輯,也導致了荀子的許多觀點具有嚴重的時代局限,這一點也被荀子的得意弟子韓非子所傳承。像【韓非子·解老第二十】『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就是典型的例子,人有禍確實會心畏恐,但是心畏恐就一定行端直嗎?後世鑽法律漏洞,想方法對抗法律的現象何其多。 【荀子】過度倚重語言邏輯,缺乏實證思維、象類思維,是它開啟後世諸子百家的基礎,特別是法家這樣的注重刑名之術的學派。 【荀子】主要論述了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張:一、『性惡論』,是荀子的根本主張,認為禮義與教育對人具有重大影響,強調學以致用;二、『天人論』,荀子主張『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三、隆禮法重刑名、分等級而治,這是荀子的一個重要的思想主張,他認為人性本惡,必須用禮法來制衡,同時,荀子的『法』,由春秋儒家的禮法,向刑名之術過渡,提倡將刑名明文確立為『法』,並嚴格對應刑罰。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

古典詩詞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是一部古代詩詞、文言文別集。匯編了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中學初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人教版、蘇教版等教材的詩詞、文言文教材。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裡的古詩古詞及古文,其注釋及翻譯,都是按教材標準編錄的,家長可以收藏本書,給孩子閱讀、背誦、學習。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的詩詞、文言文內容,選取範圍從春秋至明清均有。

古詩三百首

【古詩三百首】收錄了三百首古詩詞,從時間線看,收錄範圍包括三代至秦漢詩(書中統稱先秦兩漢詩)、魏晉詩、宋詩、遼金偽元詩、明詩、偽清詩,以及民國詩,既有【詩經】和【楚辭】的名篇,也有歷代傑出詩人的著名作品。比如,有『才高八斗』美譽的三國時期曹魏詩人曹植,其詩作不但文藻優美,而且流露出極高的骨氣;又如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東晉詩人陶淵明,其田園詩平和淡泊而極有韻味;再如,那位讓唐朝詩仙李白都佩服不已的南齊的謝朓,其詩作,即便是與唐詩里的名篇相比,也有過之無不及;還有開創了北宋詩歌風格的蘇軾、黃庭堅等詩人,他們的作品立足唐代的詩歌風格,卻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即便到了皇明、偽清,其影響力仍然巨大;再有,窮盡一生創作了近萬首詩的南宋陸游,他的詩作充滿了恢復中華,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情懷。此外,對生命的感知、對家鄉,以及故國的懷思、對一年四季秀麗河山的歌頌、對民生疾苦的呼籲,要麼慷慨激昂,要麼生動活潑,要麼懂得光滑,要麼含蓄深沉,但節奏鏗鏘,朗朗上口,處處閃爍着中國古典詩歌的智慧之光。

儒藏

孔門師傳

先僅上傳原文,不定時更新整理。

呂氏春秋

呂不韋

【呂氏春秋】,別名【呂覽】,是戰國時期,秦國相邦呂不韋主持門客編撰的一部,以儒家學說為主,並納諸家的雜家典籍,即『兼儒墨,合名法』。亦有學者謂【呂氏春秋】以道家學說為主,容納名、法、儒、墨、農、兵、陰陽諸家的學說。因此書注重博採諸家學說,【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呂氏春秋】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呂不韋主編【呂氏春秋】,其目的是藉此以為秦朝一統後的執政思想綱領,不意秦始皇受李斯等人的影響,最終選擇法家學說作為執政思想綱領。高誘謂【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 此版本電子書,內容來處於互聯網,因流行本閱讀不便,又時有錯誤,故校對後精心排版,發布於此。

論語十二章

孔子,朱熹

【論語十二章】也稱為【論語十二則】,是從【論語】中選取出的,側重於學習方法,個人修養,及積極的生活態度的十二章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是適用於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上學期段的語文教材。該教材的教學標準,以中華書局1980年出版的,楊伯峻譯註的【論語譯註】為準。 所選取的十二章句,每一章(也稱則)都是【論語】中的完整章句:第一、二章分別是【論語·學而篇第一】的第一、四章;第三~五章分別是【論語·為政篇第二】的第四、十一、十五章;第六、七章分別是【論語·雍也篇第六】的第九、十八章;第八、九章分別是【論語·述而篇第七】的第十五、廿一章;第十、十一章分別是【論語·子罕篇第九】的第十六、廿五章;第十二章是【論語·子張篇第十九】的第六章。 【論語十二章】所選章句在主旨上,均與學習方法、生活態度、處事方式有關,是孔子教育思想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也是十分符合七年級學生學習階段的內容。 【論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經典,其學術理論在兩千年來,對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塑造、定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由於其內容普遍適用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全方位的,具有先驗性的學說,因此,兩千餘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基本育人教材,同時也在絕大多數的歷史時期,被選取為致仕的科舉必考內容。 【論語】在長期的傳承過程中,得到了各個時期的賢明學者的佐證、實踐及發展。可以說,【論語】對於建立並完善人類人文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其學術理論,迄今為止,古今中外,仍然無人出其右,歷史上所有的理論創新,均建立在【論語】所包含的學術理論的基礎之上。

六韜

姜太公呂望

【六韜】簡介 【六韜】與【三略】同稱『六韜三略』,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兵書(兵法書籍)。【六韜】別稱【太公兵法】或【太公六韜】,所謂六韜,是指六種戰術謀略。現今【六韜】流行本,存文六十篇,共六卷。其文體是『記表書志』四大文體中的『記』,即記錄姜太公解答周文王及周武王的提問,並編纂成書,與【論語】相同。 【六韜】是中國古代兵書中的核心部分,對歷朝歷代的兵法均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宋朝將【六韜】歸類為【武經七書】之一。【六韜】的兵法思維博大精深,軍事思想深邃遠瞻,推演邏輯縝密嚴謹,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精粹。而其中最精彩的是戰略論,及戰術論。 【六韜】的考古發現 【六韜】據說是姜太公所作,但有考古發現,或為戰國晚期所作,而姜太公是周人,從宋代開始,就陸續有人質疑這個問題。由於該書最早見於【隋書·經籍志】,因此滿清時期有人質疑該書是魏晉時期的偽書。 1972年,在山東臨沂的銀雀山,有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出土包含部分今本【六韜】內容的太公書竹簡,其後這些竹簡被鑑定為【六韜】的一部分。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六韜】竹簡被分成十四組,三類。其中一至七組是第一類,四組【文韜】及三組【武韜】是今本【六韜】的確榷內容。 1973年,在河北定縣的八角廊,第四十號西漢古墓中,也發現一批竹簡,這些竹簡開始時名為【太公】,後來嚴謹考據,更名為【六韜】。 山東河北兩座西漢墓出土的竹簡,證明【六韜】至少在西漢時期已經廣泛流傳,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六韜】是戰國乃至以前所作的說法。

老中醫優勢病種

老中醫

【老中醫優勢病種】專門收錄中醫優勢病種的診療方案。主要是中華中醫藥學會審核發布的上百個中醫優勢病種的臨床路徑及診療方案。同時,【老中醫優勢病種】還將陸續收錄一些老中醫積累的經驗醫案。 人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他們身患某種疑難重病時,就會病急亂投醫,四處求治,卻往往無果。【老中醫優勢病種】的編篡,一是為人們提供參考,二是為他們的投醫指個方向,特別是中華中醫藥學會審核發布的上百個中醫優勢病種的中醫臨床路徑和中醫診療方案,主要是『供中醫藥主管部門和醫療機構參考使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訊) 中醫是我國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而進行的醫改的主要出路,普及中醫,並完善中醫醫療體制,是我國未來醫改的首要任務。推廣普及【老中醫優勢病種】正是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推出的電子書編纂項目。 本書所有內容均是免費公開的,然而,由於電子書的儲存及錄入均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一些章節需要購買VIP用戶權限或該章節的閱讀權限,並非表示該章節的價值,僅是收回一小部分的成本,望諸讀者體諒並支持,謝謝!

燃燒的果敢

李華剛

詳敘華人350年前作為果敢最早居民和清政府對果敢管轄的歷史,敘述1897年中英【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和1960年【中緬邊界條約】將果敢劃歸緬甸的史實,揭示了果敢歷史主權屬於『明朝華人後裔』及中國的事實,否定了『果敢自古以來是緬甸神聖不可侵犯領土』的說法;敘述了大緬族主義壓迫史、『八八事件』、『二九光復之戰』、『勐古之戰』及『三六自衛反擊戰』,介紹目前果敢戰況;闡述了『民族高於國家』的觀點,提出視境外同胞為本國國民的政治主張;提出『國家道德責任』概念,認為國家應以人為本、以義為先,對待境外同胞應道德責任高於政治責任;分析了華人社會犬儒主義及漢奸文化的危害;提出建立緬北防波堤的中國『南亞地緣政治戰略』;指出不丹喪權及錫金被吞併對中國安全危害之教訓;對果敢政治體制與頂層設計提出『世襲憲政制』思想;提出果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運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果敢人就是中國人,果敢歷史主權屬於中國,這是無可否認的歷史事實。緬甸政府應充分尊重果敢人民意願,果敢前途應由果敢全體人民自主決定,任何國家政府都無權代為決定。本書拋磚引玉,磚為果敢,玉為中華,書名雖為【燃燒的果敢】,火苗卻燒出果敢燎原中華,本書從大中華格局分析問題,提出囯家應怎樣保護境外華人利益、保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舜水文集

朱之瑜

籍 名:舜水先生文集 別 名:舜水文集 作 者:(明)朱之瑜撰 版 本:日本正德二年刻本 來 源: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重刋宋本十三經註疏附校勘記

南昌府學

此本為偽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刊阮刻【重刊宋本十三經註疏附校勘記】,此為阮刻【十三經註疏】之祖本。 偽清道光六年南昌府學教授朱華臨重校阮本,此本較祖本為善。自此之後,各地書局因阮本較諸本為善良,或據道光本、或據嘉慶本進行翻刻。 此挍刊本刻於偽清時期,收錄於四庫全書。閱覽本書當僅作參考之用,常以質疑態度待之亦不妨。

老子道德經挍注

懋基

道德經傳為老子所著,而傳世之本,不一而異。今人常尊王弼注本為正,謂其近於老子。 而現代出土之古本,如郭店楚簡,漢墓帛書,卻亦同亦異。或曰,愈古者愈幾於老子也。今校以簡帛二本,注以圓其前後之說,作是文以紀,僅供參考。 此本乃漢帛出土以來,首部基於漢帛、楚簡,最深入,最接近解讀作者原旨的道德經挍注本;作者吸收陽明心學,另行構建了心、意理論系統,並以此作為解讀道德經的基礎,一反歷史上以通假名義歪曲原文意旨的研究方式,基於漢帛楚簡原文進行解讀,如史上眇字往往被通假為妙,但實際上眇才是符合原旨。 作者解讀切入角度雖然得以令作者更接近原旨,但作者研究水平有限,未免在挍注過程中出現失誤,歡迎指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