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公

河上公

創作的圖書部

河上公,葛玄稱之『河上丈人』,漢文帝時齊地琅琊方士。但其不見名於東漢以前的典籍,僅在三國以後見聞於世,有人懷疑河上公是葛玄的隱名。 葛洪,生於西晉太康五年,即公元284年,卒於東晉興寧元年,即公元364年,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字稚川,號抱朴子,兩晉丹陽郡句容人,即今江蘇句容縣。葛洪是兩晉時期道學家(傳有【老子河上公章句】)、著名醫藥學家、煉丹家。 呂祖謙,生於宋高宗紹興七年,即公元1137年,卒於宋寧宗淳熙八年,即公元1181年,字伯恭,婺州(如今的浙江省金華市)人,原籍壽州(如今的安徽省鳳台縣)。世稱『小東萊先生』,是南宋理學家,與朱熹同期,呂夷簡六世孫。 鳳麟(公元1971-?),原名柴立中,又署名柴其斌。

[河上公] 創作的圖書部

老子河上公章句

河上公
道家 已完結 11萬

【老子河上公章句】又稱【道德經河上公章句】、【老子河上公注】,簡稱【老子注】,由兩晉葛洪(三國人葛玄之孫)傳世,葛玄【序】謂漢文帝時河上公所注,【隋志·道家】亦載,而詭吊的是,【隋志·道家】又載戰國河上公注【道德經】二卷,且皆亡佚。有人因此懷疑所謂【老子注】不過是葛玄(葛玄爲之序)的偽托之作,葛玄是三國時人,注【道德經】而托諸河上公,後並非不可能;況且,漢始治經以注,唐始治經以疏,絕無可能戰國即有注作;最重要的依據是【老子】的內容,馬王堆漢墓帛書顯示古本【老子】與流行本在字詞上有很大出入,如【道經】第一章的『常』在帛書里作『恆』,這表明河上公注本其實是漢代以後的變異版本,『恆』字以避漢代帝皇之諱而改。【唐書·劉子玄傳】也認爲【老子】並無河上公注者。 【史記•樂毅列傳】記載『太史公曰:始齊之蒯通及主父偃讀樂毅之報....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於齊高密、膠西,爲曹相國師。』司馬遷此處的記載,要點有二,一是並未指明河上丈人即河上公,二是並未指明河上丈人傳有【老子注】。即便河上丈人就是河上公,其亦未必就傳有【老子】注本,春秋戰國時期爲學,但有作傳,未聞作章句之注者。這個中極可能存在的一種可能性是,河上公傳【老子】,而後人爲之作注,得【老子注】,並偽托爲【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河上公章句】由南宋『小東萊先生』呂祖謙重校。今人鳳麟以宋麻沙本老子【道德經】影印本爲底本,參校中華書局的【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點校本。整理方式爲簡體行文,橫排,以現代漢語標點符號標點句讀。 【老子河上公章句】可以說是現存的最早的【道德經】注本,不管其是否偽作,都是漢代興起作注的治學方法之後,流傳至今最早的【老子】注本。 【老子河上公章句】原書並不分章名。編次有河上公章句第一、河上公章句第二、河上公章句第三、河上公章句第四。【老子河上公章句】的特點是,注文簡潔清晰,意境空靈,通俗易懂。

老子河上公注PDF

河上公
道家 已完結 8051

【老子河上公注】簡稱【老子注】,又稱【道德經河上公章句】、【老子河上公章句】。本書編錄四庫本【宋麻沙本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影印本,及今人製作的函古閣【老子河上公章句】PDF電子書。四庫本與中華書局本(參校日本抄本)相異處眾,而日本抄本未經滿清篡改,故以爲信,從本站收錄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可以一一悉知其異。今人PDF本製作亦較爲簡陋,少有嚴校,常以流行本臆改河上公注本。較爲可信者,還是本站收錄的【老子河上公章句】,讀者可以在『國學經典』欄搜索『老子』二字,即得此書(文字版,更便於閱讀)。 【老子河上公注】由兩晉葛洪(三國人葛玄之孫)傳世,葛玄【序】謂漢文帝時河上公所注,【隋志·道家】亦載,而詭吊的是,【隋志·道家】又載戰國河上公注【道德經】二卷,且皆亡佚。有人因此懷疑所謂【老子注】不過是葛玄(葛玄爲之序)的偽托之作,葛玄是三國時人,注【道德經】而托諸河上公,後並非不可能;況且,漢始治經以注,唐始治經以疏,絕無可能戰國即有注作。【唐書·劉子玄傳】也認爲【老子】並無河上公注者。 【史記•樂毅列傳】記載『太史公曰:始齊之蒯通及主父偃讀樂毅之報....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於齊高密、膠西,爲曹相國師。』司馬遷此處的記載,要點有二,一是並未指明河上丈人即河上公,二是並未指明河上丈人傳有【老子注】。即便河上丈人就是河上公,其亦未必就傳有【老子】注本,春秋戰國時期爲學,但有作傳,未聞作章句之注者。這個中極可能存在的一種可能性是,河上公傳【老子】,而後人爲之作注,得【老子注】,並偽托爲【老子河上公注】。 【老子河上公注】由南宋『小東萊先生』呂祖謙重校。四庫本並無標點句讀,而函古閣本即有,二本俱爲繁體豎排版式。 【老子河上公注】可以說是現存的最早的【道德經】注本,不管其是否偽作,都是漢代興起作注的治學方法之後,流傳至今最早的【老子】注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