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的图书部
钱穆,生于公元1895年7月30日,卒于公元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笔名公沙、孤云等,晚年又号素书老人,斋号素书堂等。 钱穆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是“史学四大家”之一(其他三位是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学界尊之为“国学宗师”,并认为其堪称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 钱穆祖籍江苏无锡,是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的后裔,一生著述颇丰,高举新儒家的旗号,其思想及学术普遍对两岸三地产生巨大的影响。
《国史大纲》成书于抗日时期,是通史类史书,由我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用教科书的体例编著而成。 《国史大纲》于1939年6月完稿,并于1940年6月付梓上市,由商务印书馆承印。由于《国史大纲》使用的是教科书体例编著而成,作者又以独到的视角、见解及考证对中国通史进行梳理,因此该书甫一面市,即成为当时诸所高校的通用历史教科书。 通过《国史大纲》,我们可以对中国历史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文化学术等各领域都有个连贯而清晰的认知。由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普遍遭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审视中国的学术思想及文化历史时,往往会受到西方文化标准的影响,因此,钱穆先生在编著《国史大纲》时,强调不能以西方历史知识作为依据或标准去解读或梳理中国历史,故而,《国史大纲》是近现代不可多得的一本,真正立足中国文化历史自身,对中国历史进行多方位解读梳理的通史书籍。 为方便读者研究及阅读,本电子书分别收录了《国史大纲》繁体竖排影印本,及《国史大纲》简体版本(没有影印本的完美年表及图画)。两种版本均是PDF版本,前者是影印本,后者由word文档转换而成,两种版本均来自互联网。 第一编 上古三代之部 第一章 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中国史之开始虞夏时代) 一 近代对上古史之探索 二 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 三 夏代帝系及年历 四 虞夏大事 第二章 黄河下游之新王朝(殷商时代) 一 殷代帝系及年历 二 殷人居地之推测 三 殷人文化之推测 四 殷周关系 第三章 封建帝国之创兴与(西周兴亡) 一 西周帝系及年历 二 周初之封建 三 西周势力之继续东展 四 幽王见杀与平王东迁 第二编 春秋战国之部 第四章 霸政时期(春秋始末) 一 春秋年历及分期 二 霸前时期之形势 三 齐桓晋文之霸业 四 霸政衰微后之大夫执政 五 春秋时期之一般文化状态 第五章 军国斗争之新局面(战国始末) 一 战国年历及分期 二 从宗法封建到新军国之种种变迁 第六章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 一 春秋时代之贵族学 二 儒墨两家之兴起 三 学术路向之转变 四 士气高张 五 贵族养贤 六 平民学者间之反动思想 第三编 秦汉之部 第七章 大一统政府之创建(秦代兴亡及汉室初起) 一 秦汉帝系及年历 二 国家民族之传成 三 第一次统一政府之出现及其覆灭 四 平民政府之产生 第八章 统一政府文治之演进(由汉武帝到王莽) 一 西汉初年之社会 二 西汉初年的政府 三 西汉初年的士人与学术 四 中央政府文治思想之开始 五 汉武一朝之复古更化 六 士人政府之出现 昭宣元成一段 七 汉儒之政治思想 八 王莽受禅与变法 第九章 统一政府之堕落(东汉兴亡) 一 东汉诸帝及年历 二 东汉之王室 三 东汉之外戚与宦官 四 外戚参加王室之由来 五 宦官参加王室之由来 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东汉门第之兴起) 一 士族政治势力之逐步膨胀 二 东汉之察举与征辟制度 三 太学清议 四 党锢之狱 五 门第之造成 六 东汉士族之风尚 第十一章 统一政府之对外(秦汉国力与对外形势) 一 两汉国力之比较 二 西汉与匈奴 三 东汉与西羌 第四编 魏晋南北朝之部 第十二章 长期分裂之开始(三国时代) 一 魏晋南北朝之长期分裂 二 旧政权之没落 三 离心势力之成长 四 新政权之黑暗 五 思想界之无出路 六 三国帝系 第十三章 统一政府之回光返照(西晋兴亡) 一 西晋帝系及年历 二 西晋王室之弱点 三 胡人之内地杂居 四 怀愍被虏与人心之反映 五 文化中心之毁灭 六 新宗教之侵入 第十四章 长江流域之新园地(东晋南渡) 一 东晋帝系及年历 二 东晋一代之北伐与内乱 第十五章 北方之长期纷乱(五胡十六国) 一 五胡十六国撮要 二 十六国前后形势之大概 三 五胡十六国大事简表 四 胡人之汉化与胡汉合作 第十六章 南方王朝之消沉(南朝宋齐梁陈) 一 南朝帝系及年历 二 南朝王室之恶化 三 南朝门第之衰落 第十七章 北方政权之新生命(北朝) 一 北朝帝系及年历 二 北方之汉化与北方儒统 三 魏孝文迁都及北魏之覆灭 四 北齐北周文治势力之演进 第十八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魏晋南北朝之门第) 一 九品中正制与门阀 二 学校与考试制度之颓废 三 南渡后之侨姓与吴姓 四 当时之婚姻制度与身份观念 五 北方的门第 六 郡姓与国姓 第十九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下之社会形态(上)(在西晋及南朝) 一 汉末之荒残 二 农民身份之转变 三 西晋之户调制与官品占田制 四 南渡之士族 五 兵士的身份及待遇 第二十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下之社会形态(下)(在五胡及北朝) 一 五胡时代的情况 二 北魏均田制 三 西魏的府兵制 第二十一章 宗教思想之弥漫(上古至南北朝之宗教思想) 一 古代宗教之演变 二 东汉以下之道教与方术 三 魏晋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四 北方之道佛冲突 五 隋唐时期佛学之中国化 第五编隋唐五代之部 第二十二章 统一盛运之再临(隋室兴亡及唐初) 一 隋代帝系及年历 二 隋代国计之富足 三 炀帝之夸大狂 四 唐代帝系及年历 五 贞观之治 第二十三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政治机构(盛唐之政府组织) 一 宰相职权之再建 二 地方政治之整顿 第二十四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社会情态(盛唐之进士府兵与农民) 一 唐代之贡举制 二 唐代之租庸调制 三 唐代之府兵制 第二十五章 盛运中之衰象(上)(唐代租税制度与兵役制度之废弛) 一 由租庸调制到两税制 二 自府兵到方镇与禁兵 第二十六章 盛运中之衰象(下)(唐代政府官吏与士人之腐化) 一 政权之无限止的解放 二 政府组织之无限止的扩大 第二十七章 新的统一盛运下之对外姿态(唐初武功及中叶以后之外患) 一 安史之乱以前 二 安史之乱以后 第二十八章 大时代之没落(唐中叶以后政治社会之各方面) 一 唐中叶以后之藩镇 第二十九章 大时代之没落(续) 二 唐中叶以后之宦官 三 唐中叶以后之朝士与朋党 第三十章 黑暗时代之大动摇(黄巢之乱以及五代十国) 一 流寇与唐室之倾覆 二 五代十国 三 契丹之兴起 四 中原民众之疾苦 五 中国之南北分裂 第六编 两宋之部 第三十一章 贫弱的新中央(北宋初期) 一 北宋帝系及年历 二 宋初中央新政权之再建 三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四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五 宋代政制上的另外两个弱点 第三十二章 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庆历熙宁之变法) 一 学术思想之新曙光 二 庆历变政 三 熙宁新法 第三十三章 新旧党争与南北人才(元祐以下) 一 熙宁新党与南人 二 洛蜀朔三派政治意见之异同 三 道德观念与邪正之分 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宋辽金之和战) 一 金起灭辽 二 辽帝系及年历 三 金灭北宋 四 南宋与金之和战 五 南宋之财政 六 南宋金帝系及年历 第七编 元明之部 第三十五章 暴风雨之来临(蒙古入主) 一 蒙古之入主 二 元代帝系及年历 三 元代之政治情态 四 元代之税收制度与经济政策 五 元之军队与禁令 六 元代之僧侣 七 元代之士人与科举制度 第三十六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上)(明代兴亡) 一 明代帝系及年历 二 传统政治之恶化 三 废相后之阁臣与宦官 第三十七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下) 一 明初的几项好制度 二 明代政制之相次腐化 第三十八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上)(自唐至明之社会) 一 经济方面 二 文化方面 三 南北政治区域之划分及户口升降 第三十九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中) 一 黄河与北方之水患 二 北方社会所受外族及恶政治之摧残 第四十章 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下) 三 南方江浙一带之水利兴修 第四十一章 社会自由讲学之再兴起(宋元明三代之学术) 一 贵族门第渐次消灭后之社会情形 二 宋明学术之主要精神 三 宋明学者之讲学事业 四 宋明学者主持之社会事业 第八编清代之部 第四十二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上)(清代入主) 一 满洲兴起至入关 二 明末流寇 三 南明之抗战 第四十三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之再建(下) 一 清代帝系及年历 二 清代对待汉人之态度 三 清代政制 四 清代之武功 第四十四章 狭义的部族政权下之士气(清代乾嘉以前之学术) 一 明末遗民之志节 二 乾嘉盛时之学风 三 政治学术脱节后之世变 第四十五章 狭义的部族政治下之民变(清中叶以下之变乱) 一 乾嘉之盛极转衰 二 洪杨之乱 三 湘淮军与咸同中兴 第四十六章 除旧与开新 清代覆亡与民国创建 一 晚清之政象 二 晚清之变法自强 三 晚清之废科举兴学校 四 戊戌政变与辛亥革命 五 辛亥革命以后之政局 六 文化革命与社会革命 七 三民主义与抗战建国 八 抗战胜利建国完成中华民族固有文化对世界新使命之开始
《国史大纲》文字版,是《国史大纲》PDF版的再文字化,采用简体横排的排版方式。 《国史大纲》是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抗日时期写成的通史类史书,本书是以教科书的体例进行编著的。 《国史大纲》由商务出版社出版,原书有大字、常字、及小字(解释内容),三种大小的字体。本电子书对原文中的大字,采用了大体黑字,常字采用了灰色字,小字采用了下标的土黄色小字。鲜明的字体及颜色差异,以求方便读者阅读及理解。 《国史大纲》于1939年6月完稿,并于1940年6月付梓上市,由商务印书馆承印。由于《国史大纲》使用的是教科书体例编著而成,作者又以独到的视角、见解及考证对中国通史进行梳理,因此该书甫一面市,即成为当时诸所高校的通用历史教科书。 通过《国史大纲》,我们可以对中国历史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文化学术等各领域都有个连贯而清晰的认知。由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普遍遭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在审视中国的学术思想及文化历史时,往往会受到西方文化标准的影响,因此,钱穆先生在编著《国史大纲》时,强调不能以西方历史知识作为依据或标准去解读或梳理中国历史,故而,《国史大纲》是近现代不可多得的一本,真正立足中国文化历史自身,对中国历史进行多方位解读梳理的通史书籍。 为方便读者研究及阅读,本电子书分别收录了《国史大纲》繁体竖排影印本,及《国史大纲》简体版本(没有影印本的完美年表及图画)。两种版本均是PDF版本,前者是影印本,后者由word文档转换而成,两种版本均来自互联网,本站并不对《国史大纲》电子书本身收费,只对读者阅读时产生的流量及服务器运维成本收取少量费用,期待支持华韵书馆发展的读者朋友多多打赏喜爱的电子书籍。
此本《论语新解》PDF电子书,收录了《钱宾四先生全集》编录的繁体竖排版《论语新解》,以及三联书店出版的简体横排版《论语新解》,以便于读者自由选择喜欢的版本,并对照阅读。 《论语新解》为钱穆先生所著,以先生之话,是去繁就简,以朱子理学为中心,“折衷”前人“众说”而成。“新解”者,非自创新义,不过精益求精,务求通俗浅显之语而已。如《论语集释》之类的注解书籍,收录的前人注疏,达十类而四百八十种,修路不乏繁杂相左之说,于初学者而言,实在是眼花缭乱,既难以就近原义,更往往不知所云。 《论语新解》的去繁就简,以接近《论语》本义的一家之说,再“折衷”前人的恳切见解,即往往有利于初学者的入门学习。且《论语新解》全书文体用的不是白话文,就是半文半白,对于现代人或者语文水平不高的人来说,都能轻松的看得明白。 总而言之,《论语新解》较适合初学者,通篇半文半白之文体,便于阅读,便于理解,最重要的是,钱穆先生乃是“折衷”前贤之见解,取其近于本义者,又不离于朱学左右,因此,于初学者而言,《论语新解》不至于徒费其光阴,深读则必有所得。
《论语要略》,亦称《孔子研究》,是我国近现代国学大家钱穆先生编著的,一部关于孔子及其学说的著作。 《论语要略》是《国学小丛书》的第二部,全书分为六个章节,从内容看,本书称为《孔子研究》更合适: 第一章序说主要谈及《论语》的成书、真伪、版本及价值; 第二章主要谈及孔子的生平,如成长过程的一些要事,周游列国的一些要事等; 第三章主要介绍孔子的日常生活情况,如情感、生活态度等; 第四章即是通过孔子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及孔子的自述,将孔子的人格展现到读者面前; 第五章重点介绍了孔子平生的主要学术论说,如仁、直、忠、信、礼等; 第六章简介了孔子的部分弟子。 从内容侧重上看,钱穆先生将笔墨主要放在第二章及第五章上面,重点陈述孔子的生平及学说。 孔子是春秋时期人物,迄今两千余年,在漫长的历史里,由于其学说的崇高地位,难免会被后人偶像化。钱穆先生通过《论语要略》,将孔子的凡人一面,及为学过程展现到人们面前,有利于避免人们对其偶像化,亦可避免其学说教条化、迷信化,从而保障其学说的理论性质。
本电子书《论语新解》,据繁体竖排的《钱宾四先生全集》收录的《论语新解》,重新排版而成,以便今人阅读。 《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论述儒家学说的语录,该书集中地概述了儒家人文伦理学说的核心内容,如仁义礼智信五常、如以民为本的王道、如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等等。 《论语》全书分二十篇,共计四百九十二章(句),是儒学学术文献中的经典,是四书五经之首。 本电子书《论语新解》为有声读物,可点击收听朗诵。 《论语新解》为钱穆(字宾四)先生所著,以先生之话,是“折衷”前人“众说”而成。概前人注解《论语》,异说繁多,或去本义,或杂他见,多远原著,故作“新解”,以务还原本义。 又说,“新解”者,非自创新义,不过精益求精,务求通俗浅显之语而已。如程树德所编之《论语集释》,广征博引,竟十类而四百八十种,所录备前人之说,可谓齐全矣,乃致读者茫茫不知所取,初学读者,必以繁杂相左之说,而不能了解原义,如此之“巨著”,于后学又有何益? 《论语新解》属稿于民国四十一年(西元一九五二年),民国四十九年执教耶鲁,乃修订得初稿。全书文体初用白话文,半途而复改文言文,概因白话文哆嗦而不达意,味同吐哺,而文言文用字虽深刻,却可尽达经典宏远之义理,细读可时有新见。此外,百世之后,仍摆于案上者,非文言文作品,必不可能矣。 总而言之,《论语新解》较适合初学者,通篇半文半白之文体,便于阅读,便于理解,最重要的是,钱穆先生乃是“折衷”前贤之见解,取其近于本义者,又不离于朱学左右,因此,于初学者而言,《论语新解》不至于徒费其光阴,深读则必有所得。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