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35|回復: 0

[通背拳] 白猿通背拳拳谱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1-6-9 22: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通背拳法诸论—序
 
        通背拳以其凶狠冷烈的风格,沉长冷脆的劲力和快速多变的身法,在武林中独树一帜,在培养和造就了许多武术名家的同时也奠定了通背拳在武林中的特殊地位。


        然而通背拳论在门内被视为至宝而秘不示人,故历来只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习,因各人资质和领悟之不同使某些功夫虽习有所专却不系统,因未走上拳学的轨道,导致某些功夫失真甚至失传。


        诚然:武术的灵魂是技击,技击的基础是劲力,劲力的实施靠技法,技法的贯穿靠神意,神意的充实靠养气。


        通背拳论是修炼通背拳所循之至善理法,据论而修便如行路乘车,渡水搭舟,事半而功倍。


        对于拳论的理解,一层功夫一层认识,只要依法行修,贵悟持恒,当能窥知玄奥,乃至登堂入室。


        白猿通背拳要论——明师知行论
        (一) 解惑:问一答十,深入浅出,授之以形、晓之以理、知其然而知所以然。传形更传神。学者昌,盛其参乎理。拟者亡,衰其仿乎形。


        (二) 授业:传之以功、教之以法,明其用而精所以用。形中寓法,法中见术。贵在知行俱善,文武双修。古论云;“力大者,得其技艺三分便可降人,故不深入,自用则可,教人则疏。”故绝响之艺多因武未至文也。


        (三) 传道:明天人合一之本源,证阴阳造化之玄妙。博闻广见,指流知源,语一悟百。以易理制恒贯穿,以道德规范辖统。揣乎其神,审端则竟尾。学传两契,声入则心通。承前启后,善莫大焉。


                                                                                                                                                   癸未年春月于京都道渊堂
                                                                                                                                                                        张信斌再识
习拳博约论
        拳学之道,虽百拳一母,然各有所专,故初学便博,易步邯郸之辙,终无所成。初习宜约,不宜博,行之甚多,岂能尽练,多而生不如少而熟,得其精要者数法,数招技熟通微,再旋加之,专而持恒,以迄神化。深入宜博,练一家学百家,明乎其理,以理推术,内外同证,融会贯通。当知天下武术本乎一家也。


习拳次序论
        以摇臂顺肩为初步,以化僵拙之笨力,以站桩服气为根基,以补后天之劲功。以形神贯通为主旨,以现道身之潜能。以功法相融为极致,以全先天之妙用。以喂劲盘手为舟船,以臻空化之妙境。


——一气贯通论
        脚跟发起到天门之谓。通三关达九窍,贯通十二周天。三关者;三田也,上田印堂,中田膻中,下田丹田。九窍者;头七窍加前后阴共九窍。十二周天;五脏六腑所对应的十二经络也。


搏手变化论
       交手来回劲,出招先攻头,贯耳挂捶变,靠山横圈手,搂手袭中央,吐信点眼喉,防中掩转圜,上翻反砸头。错步托搓栽,冲天拧钻肘。迎面推山走,回带羊顶头,捋带贴撞膝,撕捋扒枝头,捋手托天带,换手推磨走,献果里外进,换肩劈补漏,白猿入洞靠,洗脸如风偷。旋带遮蔽难,裂门转身肘。


    对手七要论
        (一) 奇正相生,袭首为上,中路为王。闪错侧锋入,上下皆攻防。进步捷如风,失机退宜速。


        (二) 虚实互用,步有虚实,进退也。手有阴阳,转圜也。趋从避中取,实自虚处生。进退乃取势之方,趋避为乘机之地。乘乎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隙。


        (三) 柔蓄钢发;梢领宜松,松柔易速,沾衣则发,疾如箭打。


       (四) 阴阳转换;虚实变化,皆在于枢轴轮转,刚柔互易,必赖于肩胯开合。
       (五) 制舵封根,根者肩胯,舵者膝肘,刚在他力前,封其肩胯,柔乘他力后,顺其膝肘。


        (六) 发力出手;行步过人,抢位、闯位、摧位。


        (七) 以攻为守,得机而进,一发三招,迫敌拒守,借力打力,如转圆石于万仞山中,再无住歇。


    膝足步法论;
       后胯摧膝;胯者腿之根,胯摧膝而成行桩,臀内扣而得中正。肩胯之开合赖于丹田之松紧。


       前扣后合:膝者;下盘之门户,闪错易位,须合膝掩裆。进步宜膝指,旋身略跪膝。腰腿不可过于曲直,过直无蓄力,过曲难摧蹬。


        腿出如钻;腿有锁闯之用,亦分蹚踩之能,应具耙倒之功。摩膝而出,


        宜活且硬。虚实为用,以桩为功。


        落步生根;足乃身之基,根牢下盘固,蹚步如挣镣铐,落步足趾如钉,进步宜轻,跟步宜速,换步宜灵,退步应高半侧身,进步宜低擦地行。


    头手身法论
        头顶项领,头为诸阳之首,全身之尊,头顶直竖而力顶千斤。头为身之梢,三尖所到,头顶如蜻蜓点水,项领似腱牛耕地,腕挺如山羊抵角。腰扣似鸡鸣卷尾。三节随三根催,身法如一。头为诸体之会,统领一身之气。头不合则身气不入,低头有前扑之病,仰头有后仰之虞。
        拧腰换墚;墚者肩也,肩为身之锋,出手时手领、肘随、肩摧,摧者;肩之递出,意在放长击远。肩胯合一而腰力不受牵制,身半侧而躲中、肘抱垂而护中、胸微含而掩中,意在找中、打中、控中。
        沉肩坠肘;肘臂者;身之门户也,出入相擦而无隙,沉肩则臂活,坠肘而肋固,攻守以开门闭户,变化于吞吐沉浮,皆以腰身统领,与腿合一为要。
        沉手活腕;手腕者身之护卫,手须沉而腕须活,宜于阴阳转换,抓打螺旋,变化于腕之松挺,以至灵动之妙。
弓背松肩;胸背者;身之墙,胸含则肩松,肘抱则气沉。背躬则击远,前收后放,长短变化合于身法之俯仰伸缩。劲力抖出,只在沾身一瞬。


  中拳贯穿论
        万拳之法不离中,中门之路妙无穷,攻取迎敌中拳进,防守断护不离中。五行中央戊己土,一路中拳保太平。中者;人身之枢轴,失之则攻守无据。守必躲中,攻必找中,逼则打中,困则控中,若得中拳神髓,必参枪中玄奥。


——圆径相依论
圆者八卦为体,径者两仪为用。守者循弓背,形曲蓄而随圆,攻者沿弓弦,劲直发而依径。圆径相依者,小圆套大圆也,大圆趋直,小圆趋止,拳之形迹不离一圈,剖而用之分径、圆。圆大呈径,径小归圆,径端为点,循圆转换则速,依径趋避则捷,集点摧穿则透。


——鹰目猿神论
鹰目者敏,猿神者灵。眼乃身之主,亦曰心之苗,眼为见性,耳为灵性,心为勇性,眼明者手快,心静者神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敏寻隙而至,则险中呈巧。耳灵防敌背袭,如拙里藏机。仓猝间则能避让,不致梦中受敌。上乘之技,本出乎静修,虚灵处隐含禅机,方能感应、灵通一气,趋避得机,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


——刚柔相济论
松则极柔,紧则极刚,散则成风,聚则成形。


无刚何以御猛。无柔怎至虚灵。无柔则转圜不速,无刚则催逼不捷。


用刚者一力降十会,用柔则一巧破千斤。刚柔转换则一连降百巧。


尚力者不可不工技,尚巧者不可少劲功,阴阳互根之理也。


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刚柔之转换在乎三根之松紧,在乎见景生情,随机而动。


动静虚实论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正兵作战,奇兵制胜。正势立其体,偏势行其用。


手本虚也,不拒则实,手本实也,按之则虚。虚实皆在乎于心,观其进而实退,势若缓却实捷,声东击西,欲虚反实,视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


争胜于毫末之微,乘机于疏密之际。总在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际。


诱手不如迫手,逼手不如困手,困者控也。


——意气力到论
意者;神之使,虚灵处鹰目猿神,意到时四梢俱惊。


四梢者;发为血梢欲冲冠,舌为肉梢欲摧齿,牙为骨梢欲断筋,甲为筋梢欲透骨。


身如张弓之箭,一触即发,寻机蓄势矫若灵猿,乘隙发动恰似猛虎。


气者;体之能。需练养得宜,以沉心为要,心平才能练气,心静才可养气。


养气者;心止于脐下,气蛰于脐下,凝神寂照,日久则心定神清,神清则拳道攻防进退得宜。


练气者;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为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以刚柔变化为妙用。气以日积而有益,功以久练而方成。气之运使宜勤,矮桩不倦为功。推挽不动为效。肺为气之府,气乃力之君。


言力者不离乎气,练气者,以呼吸之功,壮扩气血,然需专心致志,渐进而持恒,气足则血旺,方得内壮之效。


气足以化神,血旺以化精,神必借精,精必附神,精神合一,气力乃成。


然神与气会,精与神聚,欲求精聚神会,非聚气不能也。


内劲外形论
劲乃形之骨,形乃劲之舟。劲赖形运,形需劲持。乃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之谓。


以丹田之松紧,制乎形体之柔刚。故无内劲难铸其形,无其形难显内劲。


三尖照;三尖不离一条线之谓,三尖者;鼻尖、手尖、前足尖。三尖照则力全,而无不稳之患。


三尖领;三尖者,三梢也。手为臂梢,足为腿梢,头为身梢,起则三梢皆领,落则三梢俱到,动静如一,虚而至柔则灵动,实而至刚则坚稳。


中节随,膝为腿之中节,肘为臂之中节,背为身之中节,背扣膝顶肘撑,三节合一,随梢进退、旋转。则形合力均。


身之三节者;手臂为上节,腰背为中节,足腿为下节,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下节不明,动辄跌倾,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中节通则下力上达,方得六合之妙。三根者;肩为臂根,胯为腿根,腹为身根,


三根催:递肩换墚,送胯扣臀,丹田鼓荡,披坚持锐,内劲外发,气运于丹田提放,劲发于腰背躬挺。


三尖到;身手足一气贯通,一到俱到,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敌如捋草。


内外合一是为六合。内三合;心、气、胆。外三合;手、步、眼。心要沉、气要充、胆要壮、眼要明、手要快、步要灵。


内练丹田气,外练桩袋功。


沈丹田,腹呼吸。聚丹田,揉搓意。合丹田,肋胯通。提丹田,分重轻。抖丹田,声助力。丹田鼓荡之谓。


内劲者;脚跟发起到天门,乃一气贯通之谓。


出手三分回手七,前手打出,后肘回撞,劲由背过而摧肩,通背之谓。


手打三分脚打七;力源于足,身、手、足开弓挣力之谓。身法外形虽千变万化,而劲归于一,由足至顶,内外合一,催之不开,击之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下欲动而上自领,上下动而中间应,中间动而上下合。内外相系,前后相依,浑圆一气也。


内外兼修论


练艺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内者;内壮呼吸法,内气充脏腹坚实,肾气护则骨坚、肝气养则筋韧,肺气调则皮毛润泽,脾气理则力厚,心气舒则神明。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内清虚而外坚韧,内练气外练形,内壮而外勇,除此,拳道难期。


性命双修论
性者神也,命者气也。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


虚而灵故云神,有若无故云气,神能主宰,气能动作,神气相依,练养得宜,乃称双修。


习武者随功之加深,气血如涧水平川,如无约制,便如水决堤,贻害更甚于常人。故修性在乎养气,修命不离练气。然胜人者易,胜己者难。


治身者易,治心者难。练形者易,练气者难。


治心者;斩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净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净则六欲绝。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虽尘世纷纭,然诸事亦如清风过体,雁过长空,杳无痕迹,世事不萦于怀,故心猿得锁,意马得擒,无心扰而神自清,无欲乱而心自静,心得治故六贼不扰,万缘不牵,而道不远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