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G! A V1 f! Z2 ]7 l$ q4 e9 c9 A
3 ]3 }& \3 x9 K; t8 |5 V" \2 r 晚清著名纪实小说《老残游记》中,写了两个山东官僚――毓贤(即玉贤)和刚毅(即刚弼)。这两个家伙都以“清官”自居,但在残害百姓上却心狠手辣,作恶多端,穷凶极恶,令人发指,是两个典型的酷吏。《老残游记》中所写,只是毓贤和刚毅的部分史实。此外,他俩还有许多坏事、丑事、荒唐事,散见于一些野史笔记之中,鲜为人知。在此撷取数例,略做介绍,以补《老残游记》所未道,亦可看看这两个酷吏的另面人生。
9 A0 L" O2 N/ P5 ?7 X t' C( f, u& H2 ?( V% G' J5 j# T; ]+ l/ V
毓贤“仇洋”遭杀身之祸
( S1 ?: b. U3 A) p* v: a9 X3 R+ c2 p% N. z
在《老残游记》中,时任曹州知府的玉贤(即毓贤)凶残毒辣,不择手段地陷害良民,“赛过活阎王”。他在任不到一年,就用“站笼”站死了两千多人,其中“大约十分中九分半是良民”。他还恬不知耻地到处宣传他是“清官”、“好官”,为自己的“政绩”广造舆论……
9 E% M- U X0 g/ v
3 x8 `. @: o8 K" f j6 ?. k 就是这样一个酷吏,在提升为山东巡抚后不久,又调任为山西巡抚。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正在山西巡抚任上的毓贤又推行极端的“仇洋政策”。 ( e* \5 A& d; f7 b% N
- ]6 G) @- S! i 当时,义和团见了洋人就杀。对追随洋人的人,身穿洋服和家无灶神的人,以至携带火柴(洋火)的人,见了也要杀掉。当这股杀洋人的风气刮到太原后,众教士便惊慌失措地请求毓贤保护。毓贤满口答应尽保护之责,并让他们住进抚署。不几天,抚署中就聚集了寻求保护的男女三十多人。他们以为这下可有了靠山。不料一天夜半,大兵忽然拥进抚署,将这些避难的洋人全部杀掉。原来是毓贤故意将他们骗进抚署,一网打尽。
; W2 `0 Q4 i4 z b8 v0 `, h" C* P. C* s0 {$ N6 B( w4 q8 [
清政府跟八国联军议和后,凡仇洋者都受到追究,而毓贤则被列为“仇洋者之首”。在一德国人的强烈要求下,清廷委任李廷蛟代理山西巡抚,同这名监斩的德国人一起到太原处死毓贤。毓贤被杀后,他的首级被放在白洋瓷盆中,端到监斩的德国人面前检验。德国人将其拍照下来,将照片带回了北京。 . X* X: t9 k* X# }) `
5 U" |8 @; L; G7 C* K" {8 ]/ Y! ?
刚毅不学无术留千古笑柄 8 A6 s6 I# f9 u# j5 _7 L
2 g3 e% t, ]- d: R8 ^+ k5 S 《老残游记》中刚弼(即刚毅)为齐河知县。他一向以“清廉”自命,自以为“清廉得格登登的”,却主观武断,刚愎自用,草菅人命。尤其在到齐河县会审一桩毒死 13口人的命案时,他既不认真研究案情,又不深入查访了解,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测,就认定无辜的魏谦父女是杀人凶手,严刑拷打,刑讯逼供。在他的淫威下,许多无辜的百姓都遭了殃…… $ a# d0 o! a) \9 x7 V6 O
7 b1 A6 v7 A" _8 K" ?, T 刚毅虐民的丑行,非但没受到应得的惩罚,而且也跟毓贤一样,得到腐朽的清王朝的重用,当上了刑部尚书,进了军机处。但他胸无点墨,不学无术,偏偏又好卖弄自己,因而闹出不少笑话。当推荐人才时,他竟说“该人和黄天霸的水平相当”;跟属下谈话时,他常把民不聊生的“聊”字念成“邪”,把禹称作“王”,把皋陶的“皋”字读成“臬”,说什么皋陶为“舜王爷驾前刑部尚书臬大人臬陶”。他的拙劣表演,被人们传为笑谈。
& \+ H4 ~/ S0 o9 S
9 Z5 A5 m' G+ M2 }5 W; v 刚毅在刑部办公时,提牢厅每报来囚犯瘐毙的公文,他总要提笔将“瘐”字改为“瘦”字,而且申斥众司员不识字,弄得下属啼笑皆非。 5 K% Y. z1 g; F* a7 g
- G: H3 n# Y: _; W8 x 像毓贤、刚毅这样低能而又专横的酷吏,尽管已经死去多年,但他们的阴魂却并未散去。只要留心一下现实中的官场,不是仍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