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63|回復: 0

[汉语语法] 大器晚成与厚积薄发(2)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1-7-4 10: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光明日报
(二)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是由“厚积而薄发”紧缩而成的成语。“厚积而薄发”见于苏轼《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见《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 这是苏轼送给同科考中的同事张琥的一篇杂说。
“厚积薄发”反映了我国学界历来崇尚的朴学精神,强调做学问要有厚实的功底,在厚厚地累积的基础上薄薄地挥发,以保证著述的谨严可靠,无可挑剔。这是一种优良学风。因此,这一成语常常用来劝导别人。例如:“要珍惜时间,注意积累,厚积薄发。”(《人民日报》1996年3月4日)“劝君莫染轻浮气,厚积薄发效先哲。”(《人民日报》2002年1月17日)更常常用来赞扬那些可为楷模的人。例如:“厚积薄发是他为文之道,耐得寂寞是他为人之道。”(《人民日报》1988年5月24日)“几十年的书海远航,培养了他深厚的史学基础和文学修养,一俟把笔为文,即可做到厚积薄发,从心所欲,而决无艰窘之态。”(《人民日报》1993年12月17日)
跟“厚积薄发”相反的是“薄积厚发”。目前,学风浮躁,某些导向性措施容易把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引向急功近利。于是,写出来的文章往往“长平快”。文章长,质量平,写得快!这是“薄积厚发”的结果,对学科发展极为不利。这一点,已经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和尖锐批评。举两个例子:“现在某些学术文章往往不是深入浅出、厚积薄发,而是浅入深出、薄积厚发――本来研究很浅,但写出的文章似乎很深,若仔细推敲,却又言之无物,此即是这种虚华与浅薄的表现。”(《人民日报》1999年11月27日)“不少人做学问不是‘厚积薄发’,而是‘薄’积‘厚’发,甚至‘没’积也发,剪刀加浆糊,连篇累牍,好像‘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嘴尖皮厚腹中空’。”(《人民日报》2002年1月17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