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93|回復: 0

[國學灌水] “乌纱帽”两边加翅只为防止朝臣交头接耳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1-9-21 10: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人民网 
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地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 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2011年第18期(9月下)
2011921101454628.jpg

头戴乌纱帽的官员绘画

如今提起“乌纱帽”往往与当官相联系。其实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宫中做事的人,均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称“乌纱帽”。南北朝宋明帝时,这种帽子在民间也流传开来。于是,“乌纱帽”遂成为民间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
隋唐时,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但为适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隋朝用乌纱帽上的玉饰数量来显示官职大小: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
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地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清代官员的乌纱帽被换成红缨帽,但人们仍习惯称官员丢官为“丢掉乌纱帽”。

        来源:人民网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