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7|回復: 0

[史學] 李世民:明君之侧多良臣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0-11-29 16: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凤凰博报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开明的皇帝。注意,不是最开明的皇帝之一,而是最开明的皇帝。他认为只有昏庸的皇帝,而没有昏庸的臣子,因为明智的皇帝是不会任用昏庸臣子的。唐太宗衡量一个臣子是否有才智,很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看他是否敢于向皇上直陈治国的良策。“每想到臣下有正言直谏,可以用来施行于政治教化的,都应当把他们当作良师益友看待”(每思臣下有谠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
    在这种宽松的民主政治环境下,李世民身边就聚集了许多忠臣良将,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魏征。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内待,为维定李建成的太子地位,曾建议李建成杀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知道真相的李世民不但不杀魏征,反而把他奉为坐上宾,他敬重魏征对主子的忠诚和坦直。贞观十三年,魏征曾上奏章直陈唐太宗“十大罪状”,但唐太宗不但不怪他,反而给予之重赏。
    贞观六年,有人告发尚书右丞魏征,说他偏袒亲戚。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调查,结果是别人诬告。可能是为了维护皇上的面子,温彦博在向李世民汇报时说:虽是污告,但魏征也不是没有可以责备的地方。于是太宗就让温彦博传话给魏征:“你规谏匡正我达数百条,你也得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几天后,魏征见到太宗说:“前些日子,温彦博奉命宣读陛下我说的话‘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这话就不太对头了。我听说,君王与臣子意气相合,道义上都是一个整体,没听说过要心存公道,只注意言行举止的。如果君臣之间这样相处,那么国家的兴盛衰亡,谁还会跟你说呢?”太宗心里一惊,忙道歉说:“我前几天说出这样的话,已觉后悔,实在是太不应该了,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魏征说:我把身子交给了国家,按照正道行事,一定不敢有什么欺罔行为,但愿陛下使我成为一个良臣,不要让我成为一个忠臣。
    太宗问:良臣与忠臣还有不同吗?
    魏征说:良臣能使自身获得美名,使君王享有崇高的称号,子孙一代代地相传,荣华富贵也就一直延续下去。忠臣则只能使自身遭受诛灭,让君王承担了杀害忠臣的恶名,家与国家都蒙受重大的损失,而独他享有忠臣之美名。
    太宗立马说:你一定不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一个良臣,我也一定不会忘记国家的根本大事。并赏赐魏征二百匹绢。
    为了让太宗能更好地辨别忠奸,魏征特上奏太宗,引《说苑》“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之说,讲述了政府官员的“六荣”与“六耻”。官员的“六荣”为:一是能看到国家存亡的迹象,把灾难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国君稳坐江山,这是圣臣;二是竭尽心力操劳国事,国君有好的想法就顺势促成,国君有过失就及时匡正,这是良臣;三是为国君举良贤才,用古代的明君圣贤去激励国君,这是忠臣;四是能清楚地看到事情的成败,并提前作好“应急预案”,切断祸源,转祸为福,使国君始终没有忧愁,这是智臣;五是公正司法,不贪污、不受贿,不追求俸禄,饭食节简,这是廉臣;六是国君昏庸,国家发生了混乱,不去阿谀奉承,敢于忤犯国君严厉的脸色,批评国君的过失,这是直臣。官员的“六耻”为:一是安于作官,贪图俸禄,不办公事,毫无主见,这是充数之臣;二是国君说什么他都说好,国君干什么事他都说对,暗中注意寻求国君所喜好的东西献给国君,这是阿谀之臣;三是内心充满奸险邪恶的念头,表面上花言巧语讨好上司,他想举荐谁就大肆赞扬那人的优点,掩盖那人的缺点,他想排挤谁,就大肆张扬谁的过失,隐瞒他的优点,使国君赏罚失当,号令不行,这是奸臣;四是狡黠足以用来掩盖他的过错,诡辩足以用来游说,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然后在乱中谋取自己的私利,这是佞臣;五是大权在握,专横跋扈,国家的法令、国君的旨意全不放在眼里,为了保护他那个利益集团,不惜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制造冤、假、错案,这是逆臣;六是用花言巧语蒙骗国君,使国君作出错误的决策,伪造国君的旨意,以权欺法,最终使社会公理沦丧,国家将亡,这是亡国之臣。
    太宗看了魏征的奏章,十分赞赏,并下发文件,让各级政府官员认真学习此“六荣”、“六耻”。
    在此“六荣”、“六耻”思想教育下,许多官员纷纷争当良臣。谏议大夫褚遂良看到供给魏王李泰府中的物资数量超标,就上书劝谏,说太宗你即使宠爱庶子,也能让他待遇上超过太子,更不能太奢侈。李世民表示完全接受他的意见。张玄素在兼任太子左庶子期间,看到太子承乾天天在宫中作乐,不务正业,便极力劝谏。承乾不但不听,还派了奴才趁玄素上早朝之机暗算他,差点把他打死。当时承乾喜欢建造亭榭楼观,穷奢极侈,开支巨大,玄素坚持上书规劝。承乾看了谏书,大怒,动用“黑社会”去杀张玄素。 然事情败露,李世民黜除了太子承乾。太宗还向各位大臣表示:我现在的志向在于使君臣上下齐心,各尽到最公正之心,共同商量来实现天下大治。你们各人务必要竭尽忠诚,直言规谏,批评我的缺点和过失,我决不搞文字狱,让你们因言获罪,更不设置“敏感词”,让你们不能直言,也没有最高指示,让你们不敢提出异议(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理道,公等各宜务尽忠谠,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
    唐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百官进见时都有些害怕。太宗知道这个情况以后,每次接见下臣,都做出和颜悦色的样了,以期听到臣下的直言真情。他对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镜子,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国君如果自以为是,对国君的错误,臣子又不敢匡正,这个国家想不灭亡是不可能的。然而,国亡了,臣子们也不能单独地保全自己的家,就象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终于使隋朝灭亡了,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也被杀了。前朝的事还历历在目,为了咱们共同的利益,你们今后看到我作的事不利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
    可以这么说,盛唐的出现,不仅是因为李世民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军事家,,更重要的是李世民在商处国家大事时的民主自由态度,从而使他的身边现出了诸多忠贤之臣。在说到这些良臣时,李世民常表示:“我有小善,他一定顺势助我,我有小过,他不怕冒犯我直言劝谏(吾有小善,必得顺而成之,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在他心爱的臣子虞世南去世时,他还写诗吊唁,又下令将虞世南、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李靖等二十四位良臣的像,画在凌烟阁的墙壁上,以示纪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