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上头日日风雨。 行人归来石应语。 注释: 望夫石:据南朝宋人刘义庆的【幽明录】记载: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其形状像人立。相传过去有个贞妇,其.丈夫远去从军,她携弱子饯行于武昌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望夫石因此而得名。 上:作"山",山上。 复:作"和",与。 分析: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始终抓住石之形与人之情来写,构思最为精巧。「望夫处,江悠悠」,从人写起,交代了地点,又以悠悠江水流暗喻时间之长,感情之久。 「化为石,不回头」,言望夫之妇化而为石,也暗示时久。妇人伫立江边,看那江水一去不回头,自己也化为石像永远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不畏风吹雨打,不怕天长日久,她一直不回头,一心望夫归。最后,以「行归来石应语」结束全诗,又将望夫石拟人话,可谓匠心独运 全诗刻画了古代妇女深情动人的形象,揭示了她们悲苦的命运。诗歌于平淡质朴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只描写了一个有包孕的片段的景物和自己一刹间的感受,平平写出。 赏析: 相传古代有个女子,因为丈夫离家远行,经久不归,就天天上山远眺,盼望丈夫归来。但是许多年过去了,丈夫没有回来。那个女人在山顶变成了石头。石块的形象如一名女人仰首远望,人们就把此石称之为望夫石,此山称之为望夫山了。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以这个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作品很多,王建的这个『望夫石』也是一样。 "望夫处,江悠悠",写出望夫石的环境、气氛。"悠悠"二字,描绘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绝,渲染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同时又衬托望夫石的形象,。仿佛是一尊有灵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翘首远望,在思念,在等待。这种用动景来衬静物的方法不仅使画面生动、立体,还暗示着女人在沉思,思念的感觉是无穷无尽的。"悠悠"在这既是写景状物,渲染环境气氛,又是摹情写人,形象地描画了思妇相思的情状。这两句话与场景密不可分,充满形象和艺术感染力,真正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化为石,不回头",诗人又以拟人手法具体描绘望夫石的形象。人是物化的,变成石头和通灵,曲尽人意,人与物合,情与景合。这不仅形象地描画出望夫石的栩栩如生形象,同时也把思妇登临的长期,思念的真切,对感情的坚贞不渝描绘得酣畅淋漓。这两句话紧跟上述内容,是对古老而美丽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艺术总结。 "山头日日风复雨",是说望夫石风雨不动,坚如磐石,年年月月,日日夜夜,长久地经受着风吹雨打,然而它没有改变初衷,依然伫立江岸。这里写的是石头的形象和品格,说的仍是思妇的坚贞。她经历了种种苦难,尝到了相思的痛苦,还怀着至死不渝的爱情,还在等待着远方的爱人。 "行人归来石应语",诗人在结句处把笔宕开,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远行的丈夫归来之 时,这伫立江边的石头定然会倾诉相思。"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时歌·春歌】)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始终抓住石之形与人之情来写,构思最为精巧。"望夫处,江悠悠",从人写起,交代了地点,又以悠悠江水流暗喻时间之长,感情之久。"化为石,不回头",言望夫之妇化而为石,也暗示时久。妇人伫立江边,看那江水一去不回头,自己也化为石像永远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不畏风吹雨打,不怕天长日久,她一直不回头,一心望夫归。最后,以"行归来石应语"结束全诗,又将望夫石拟人话,可谓匠心独运 。 千种相思,万种离情,她有多少话要对远行的丈夫倾吐啊!『行人归来石应语』,诗人在结句处把笔宕开,作了浪漫的悬思:待到远行的丈夫归来之时,这伫立江边的石头定然会倾诉相思的衷肠啊!然而,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归?『妾心正断绝,君怀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时歌·春歌】),丈夫可曾知道思妇的相思么?行人归来日,石头能否说话呢?这些都留给读者去思索,诗人却就此戛然止笔了。结句实在是含悠悠不尽之意,留待读者细加咀嚼与玩味。 这首诗于平淡质朴中,蕴含着丰富深挚的内容。刻画了古代妇女深情动人的形象,揭示了她们悲苦的命运。诗歌于平淡质朴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只描写了望夫石这一景物和自己刹那间的感受,平平写出,象是信手拈来,不费力气,然而却是情悠悠,水悠悠,予人以无穷韵味。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