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52|回復: 0

[儒家文化] 【孔子家语】卷15六本诗解(全版)3君子有礼至礼志诚情通万物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8-31 19:0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孔子家语】卷15 六本诗解(全版)3君子有礼至礼志诚情通万物题文诗:
子夏三年,喪畢見於,孔子谓曰:與琴使絃.
侃侃而樂,作而叹曰:先王制禮,弗敢過也.
子曰君子.闵子三年,丧毕见于,孔子谓曰:
与琴使弦.切切而悲,作而亦曰:先王制礼,
弗敢过也.子曰君子.子貢问曰:閔子骞也,
其哀未盡.子曰君子,吾哀已盡.又曰君子.
二者殊情,俱曰君子,或敢問之.子曰閔子,
哀未忘能,斷之以禮;商哀已盡,引之及禮.
均之君子,不亦可乎.孔子是曰:無體之禮,
敬之至也;無服之喪,哀之至也;無聲之樂,
歡之至也.无形真情,诚之至也.不言而信,
不動而威,不施而仁.心志使然.夫鐘之音,
怒擊則武,憂擊則悲,其志變者,聲亦隨之.
志誠感之,通於金石,而況人乎.情通万物,
万物有情.真情精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原文繁体】
子夏三年之喪畢,見於孔子.子曰:「與之琴,使之絃,侃侃而樂,作而曰:『先王制禮,弗敢過也.』」子曰:『君子也.』
闵子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子曰:『与之琴,使之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王制礼,弗敢过也。』子曰:『君子也!』
子貢曰:『閔子哀未盡.』夫子曰:『君子也.』子夏哀已盡,又曰:『君子也.』二者殊情而俱曰君 子,賜也或敢問之.」孔子曰:「閔子哀未忘,能斷之以禮;子夏哀已盡,能引之及禮.雖均之君子,不亦可乎.」
【原文】
   子夏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子曰:『与之琴,使之弦。』侃侃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弗敢过也。』子曰:『君子也。』
   闵子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子曰:『与之琴,使之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王制礼,弗敢过也。』子曰:『君子也!』
   子贡曰:『闵子哀未尽,夫子曰'君子也。」子夏哀已尽,又曰'君子也。」二者殊情而俱曰君子,赐也或,敢问之。』孔子曰:『闵子哀未忘,能断之以礼;子夏哀已尽,能引之及礼。虽均之君子,不亦可乎。』
【注释】
子夏:孔子弟子,以文学见长。主要贡献在于传承经学。
弦:此处为动词,弹奏。
作:起身。
侃侃:和乐的样子。
闵子:即闵子骞,孔子弟子,鲁国人,德行与颜回并称。
切切:忧伤悲哀的样子。
或:通『惑』,疑惑。
之:犹『为』。
絃----弦xián系在弓背两端的、能发箭的绳状物:~韦(『弦』指弓弦,『韦』是兽皮,弦紧皮软,喻性子急缓不同。古人佩弦来警戒自己的性缓,佩韦以警戒自己的性急;后遂用『弦韦』喻朋友的规劝)。~月(农历每月初七、八或二十二、三,月亮半圆,形似弓弦,故名)。上~(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的月相)。下~(农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的月相)。乐器上发声的线:~子(a.指琴弦;b.乐器『三弦』的通称)。续~(古人以琴瑟喻夫妻,故又以『断弦』喻丧妻,以『续弦』喻再娶)。中国古代称不等腰直三角形的斜边。中医脉象名:~脉。侃---[kǎn]〔~~〕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
【译文】
子夏守完三年的丧礼,前来拜见孔子。
       孔子说:『给他一把琴。』子夏边拉边唱,神情和乐得很,唱完站起来说:『先王制作的礼乐,我不敢不去完成它啊。』孔子说:『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闵子骞守完三年丧礼,也来拜见孔子。
       孔子说:『给他一把琴。』闵子骞边拉边唱,悲伤得很,唱完站起来说:『先王制作的礼乐,我不敢超越它啊。』孔子亦称赞他说:『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子贡听了疑惑不解,向孔子请教说:『闵损(闵子骞)的哀思还没有完,先生您说他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卜商(子夏)的哀思已尽,您也说他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两人的感情不同,而您却都称赞他们有道德修养,学生疑惑,请问何故?』
      孔子说:『闵损没有忘记悲哀,可他能按照礼制来截断来压抑哀思;卜商(子夏)的哀思已尽,但他能够按照礼制的规定来延长孝思。即使把他俩都称之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也可以吗?』
【原文】
孔子曰:「無體之禮,敬也;無服之喪,哀也;無聲之樂,歡也.不言而信,不動而威,不施而仁.志夫鐘之音,怒而擊之則武,憂而擊之則悲,其志變者,聲亦隨之.故志誠感之,通於金石,而況人乎!」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仪式的礼节,才是真正的恭敬(礼仪即使没有依照程式,也有真正的恭敬之心);没有丧服的丧事,才是真正的悲哀(丧事即使没有着丧服,也有真正的悲哀之情);没有声音的音乐,才是真正的欢乐(音乐即使没有声音,也有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欢乐)。不说话就有信用,不行动就有威严,不施予就有仁爱,这是心志使然。钟的声音,发怒时敲击则高亢威武,忧伤时敲击则低沉悲凉,人的心志改变了,声音也随之改变。所以心志真诚有所触动时,和用金石制作的乐器都能相通,何况是人呢?』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